摘要 | 第6-8页 |
Abstract | 第8-9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2-17页 |
1.1 问题的提出 | 第12-13页 |
1.2 概念界定 | 第13-15页 |
1.3 本文的创新性 | 第15-16页 |
本章小结 | 第16-17页 |
第2章 国内外文献分析 | 第17-28页 |
2.1 国内外关于学习投入理论的研究综述 | 第17-24页 |
2.1.1 “学习投入”的概念 | 第17-19页 |
2.1.2 “学习投入”的结构 | 第19页 |
2.1.3 “学习投入”的判断标准及测量方法 | 第19-21页 |
2.1.4 “学习投入”的影响因素及促进策略 | 第21-23页 |
2.1.5 “学习投入”的相关研究 | 第23-24页 |
2.2 国内外关于思想政治理论课学生学习投入的相关研究 | 第24-26页 |
2.2.1 关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方面的研究 | 第24-25页 |
2.2.2 关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学生学习投入情况的研究 | 第25-26页 |
本章小结 | 第26-28页 |
第3章 研究方法与过程 | 第28-37页 |
3.1 为什么选择质性研究方法 | 第28页 |
3.2 质性研究方法与设计 | 第28-31页 |
3.3 访谈资料的收集 | 第31-35页 |
3.3.1 抽样方法与样本选择 | 第31-34页 |
3.3.2 资料整理与录入 | 第34-35页 |
3.4 研究的效度、信度与伦理道德问题 | 第35-36页 |
本章小结 | 第36-37页 |
第4章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学生学习投入现状 | 第37-56页 |
4.1 大学生对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行为投入状况 | 第37-51页 |
4.1.1 课前投入:“准备无必要” | 第39-41页 |
4.1.2 课堂投入:“人到心未必到” | 第41-45页 |
4.1.3 课后投入:“被动投入很无奈” | 第45-51页 |
4.2 大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认知投入状况 | 第51-52页 |
4.3 大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情感投入状况 | 第52-54页 |
本章小结 | 第54-56页 |
第5章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学生学习投入影响因素 | 第56-81页 |
5.1 认知因素 | 第56-61页 |
5.1.1 课程认知 | 第56-58页 |
5.1.2 先拥观念 | 第58-61页 |
5.2 情感因素 | 第61-73页 |
5.2.1 认知内驱力 | 第62-65页 |
5.2.2 社会性内驱力 | 第65-71页 |
5.2.3 元学习能力 | 第71-73页 |
5.3 环境因素 | 第73-79页 |
5.3.1 微观层面:学校文化环境 | 第74-76页 |
5.3.2 宏观层面:社会文化氛围、国家政策环境 | 第76-79页 |
本章小结 | 第79-81页 |
第6章 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学生学习投入度的对策建议 | 第81-92页 |
6.1 大学生应自觉培养自己的非智力因素 | 第81-83页 |
6.1.1 端正学习态度,提高学习责任感 | 第81-82页 |
6.1.2 提高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习兴趣 | 第82-83页 |
6.2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应积极提升自己的教学质量 | 第83-87页 |
6.2.1 思想政治理论课老师应当端正教学态度 | 第84-85页 |
6.2.2 思想政治理论课老师应积极提升自己的个人魅力 | 第85-86页 |
6.2.3 思想政治理论课老师应当积极探索多元化的教学方式 | 第86-87页 |
6.2.4 思想政治理论课老师应当寻求科学合理的评价反馈方式 | 第87页 |
6.3 营造有利的学习环境 | 第87-90页 |
6.3.1 学校:将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视落到实处 | 第88页 |
6.3.2 社会:净化社会空气,从周围“变”起 | 第88-89页 |
6.3.3 国家:优化思想政治理论课政策环境 | 第89-90页 |
本章小结 | 第90-92页 |
第7章 研究结论、局限性与展望 | 第92-95页 |
7.1 研究结论 | 第92-93页 |
7.2 研究的局限性 | 第93-94页 |
7.3 研究展望 | 第94-95页 |
致谢 | 第95-96页 |
参考文献 | 第96-102页 |
附录1:访谈提纲 | 第102-108页 |
附录2:知情同意书 | 第108-109页 |
附录3:听课记录(节选) | 第109-111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 | 第11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