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可转换债券的定价与风险管理
中文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8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0-12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1.2 文献综述 | 第12-15页 |
1.2.1 可转债定价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2-13页 |
1.2.2 可转债风险VaR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3-14页 |
1.2.3 目前研究的不足及本文研究问题的提出 | 第14-15页 |
1.3 研究内容 | 第15-16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5-16页 |
1.4 研究方法及创新 | 第16-18页 |
1.4.1 研究方法 | 第16页 |
1.4.2 研究创新 | 第16-18页 |
第2章 可转换债券定价 | 第18-39页 |
2.1 可转换债券内涵 | 第18-19页 |
2.2 可转换债券条款处理 | 第19-21页 |
2.2.1 可转换债券条款实例 | 第19-21页 |
2.2.2 可转换债券条款抽样化 | 第21页 |
2.3 可转换债券定价思路 | 第21-23页 |
2.3.1 可转换债券定价思路 | 第21-22页 |
2.3.2 剥离变量法说明 | 第22-23页 |
2.4 可转换债券定价模型构建 | 第23-34页 |
2.4.1 蒙特卡罗模拟法定价 | 第23-28页 |
2.4.2 三叉树法定价 | 第28-34页 |
2.4.3 选择最优模型 | 第34页 |
2.5 可转换债券定价相关变量计算 | 第34-39页 |
2.5.1 计算应计利息 | 第35页 |
2.5.2 计算即期利率 | 第35-39页 |
第3章 可转换债券定价实证分析 | 第39-48页 |
3.1 样本选取 | 第39-40页 |
3.2 参数设定 | 第40-43页 |
3.3 定价结果 | 第43-44页 |
3.4 定价结果与真实价格的假设检验 | 第44-48页 |
3.4.1 收益率方差检验 | 第45-46页 |
3.4.2 收益率均值检验 | 第46-48页 |
第4章 可转换债券风险管理 | 第48-71页 |
4.1 希腊值 | 第48-50页 |
4.1.1 Delta/? | 第49页 |
4.1.2 Gamma/Γ | 第49页 |
4.1.3 Vega/ν | 第49页 |
4.1.4 Theta/θ | 第49-50页 |
4.1.5 Rho/ρ | 第50页 |
4.2 风险价值量VaR | 第50-51页 |
4.3 VaR计算方法介绍 | 第51-58页 |
4.3.1 历史模拟法 | 第51-53页 |
4.3.2 模型构建法 | 第53-55页 |
4.3.3 蒙特卡罗模拟法 | 第55-58页 |
4.4 VaR计算理论框架 | 第58-68页 |
4.4.1 计算可转换债券损益值 | 第58-67页 |
4.4.2 计算可转换债券的VaR | 第67-68页 |
4.5 VaR的回顾测试 | 第68-71页 |
4.5.1 失效率检验 | 第69页 |
4.5.2 似然比检验 | 第69-71页 |
第5章 可转换债券风险管理实证分析 | 第71-77页 |
5.1 样本选取 | 第71页 |
5.2 参数设定 | 第71-73页 |
5.3 VaR计算结果 | 第73-74页 |
5.4 VaR计算结果检验 | 第74-77页 |
5.4.1 失效率检验 | 第74-75页 |
5.4.2 似然比检验 | 第75-77页 |
参考文献 | 第77-79页 |
致谢 | 第79-8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