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1 绪论 | 第10-18页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10-12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1.2.文献综述 | 第12-14页 |
1.2.1 国外文献综述 | 第12-13页 |
1.2.2 国内文献综述 | 第13页 |
1.2.3 文献评述 | 第13-14页 |
1.3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 第14-16页 |
1.3.1 研究思路 | 第14页 |
1.3.2 内容安排 | 第14-15页 |
1.3.3 研究方法 | 第15-16页 |
1.4 创新与不足 | 第16-18页 |
1.4.1 研究创新 | 第16-17页 |
1.4.2 论文研究不足之处 | 第17-18页 |
2 我国《收入》准则的变迁及国际比较 | 第18-30页 |
2.1 我国《收入》准则的演变进程 | 第18-20页 |
2.1.1 初步形成阶段(2007年前) | 第18-19页 |
2.1.2 全面应用阶段(2007年-2015年底) | 第19页 |
2.1.3 探索改革阶段——“征求意见稿”(2015年底至今) | 第19-20页 |
2.2 收入准则的国际比较 | 第20-27页 |
2.2.1 收入确认 | 第21-25页 |
2.2.2 收入计量 | 第25-26页 |
2.2.3 收入披露 | 第26-27页 |
2.3 小结及评价 | 第27-30页 |
3《收入》准则在互联网公司的应用分析 | 第30-42页 |
3.1 互联网公司收入确认中存在的问题及分析 | 第30-36页 |
3.1.1 虚拟交易下的收入确认问题 | 第30-33页 |
3.1.2 产权不明晰交易下的收入确认问题 | 第33-35页 |
3.1.3 互换交易的收入确认问题 | 第35-36页 |
3.2 互联网公司收入计量中存在的问题及分析 | 第36-40页 |
3.2.1 总额法和净额法的选择 | 第36-37页 |
3.2.2 收入金额不确定时的计量 | 第37-39页 |
3.2.3 多要素协议中的收入计量 | 第39-40页 |
3.3 其他问题 | 第40-42页 |
3.3.1 对配比原则的挑战 | 第40-41页 |
3.3.2 对信息收集和披露的进一步需求 | 第41-42页 |
4 进一步完善《收入》准则的相关建议 | 第42-52页 |
4.1 收入准则发展相关建议 | 第42-46页 |
4.1.1 强化控制权转移的判定,规范收入确认程序 | 第42-43页 |
4.1.2 注重履约义务识别,合理计量和分配交易价格 | 第43-44页 |
4.1.3 遵循广义配比原则,提高收入信息的决策有用性 | 第44页 |
4.1.4 强化信息披露,实现会计处理中内部约束与外部监督相结合 | 第44-45页 |
4.1.5 规范电子凭证,优化客户合同设计 | 第45-46页 |
4.2 互联网公司应用收入准则的相关建议 | 第46-52页 |
4.2.1 虚拟交易中履约时点与时期的界定 | 第46-47页 |
4.2.2 产权不明晰交易中控制权的判定 | 第47-49页 |
4.2.3 互换交易中对于商业实质的判断 | 第49-50页 |
4.2.4 多要素协议中对于履约义务和交易价格的识别与分解 | 第50-52页 |
5 结论 | 第52-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4-58页 |
后记 | 第58-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