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数理科学和化学论文--化学论文--物理化学(理论化学)、化学物理学论文

卤氧化铋纳米材料的合成及其光催化性质研究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一章 绪论第11-23页
    1.1 光催化技术概述第11-15页
        1.1.1 光催化技术的研究背景第11-12页
        1.1.2 光催化的概念和基本原理第12-14页
        1.1.3 光催化材料的制备方法第14-15页
    1.2 光催化材料的研究进展第15-19页
        1.2.1 TiO_2光催化材料的研究进展第15-18页
        1.2.2 卤氧化铋光催化材料的研究进展第18-19页
    1.3 光催化材料的应用第19-21页
        1.3.1 水的净化第19-20页
        1.3.2 空气的净化第20-21页
        1.3.3 清洁能源的产生第21页
    1.4 本论文的研究意义和内容第21-23页
        1.4.1 研究意义第21-22页
        1.4.2 研究内容第22-23页
第二章 BiOCl纳米片的合成及其光催化性能研究第23-37页
    2.1 引言第23页
    2.2 实验部分第23-27页
        2.2.1 实验试剂及装置第23-25页
        2.2.2 BiOCl催化剂的制备第25页
        2.2.3 催化剂的表征第25-26页
        2.2.4 光催化性能测试第26-27页
    2.3 实验结果与讨论第27-36页
        2.3.1 BiOCl的物相分析第27页
        2.3.2 BiOCl的形貌分析第27-30页
        2.3.3 BiOCl的比表面积分析(BET)第30-31页
        2.3.4 BiOCl的光学吸收性质第31-32页
        2.3.5 样品的光催化性能测试第32-34页
        2.3.6 样品的光催化机理第34-35页
        2.3.7 样品的循环稳定性能测试第35-36页
    2.4 本章小结第36-37页
第三章 微球状BiOBr的制备及其光催化性能研究第37-51页
    3.1 引言第37-38页
    3.2 实验部分第38-40页
        3.2.1 实验试剂及装置第38-39页
        3.2.2 BiOBr催化剂的制备第39-40页
        3.2.3 催化剂的表征第40页
        3.2.4 光催化实验第40页
    3.3 实验结果与讨论第40-49页
        3.3.1 X-射线衍射分析(XRD)第40-41页
        3.3.2 BiOBr的形貌分析第41-43页
        3.3.3 BiOBr微球的形成机理第43-44页
        3.3.4 样品的比表面积分析(BET)第44-45页
        3.3.5 样品的光吸收性质第45-46页
        3.3.6 样品的光催化性能测试第46-47页
        3.3.7 样品的光催化机理第47-48页
        3.3.8 样品的循环稳定性第48-49页
    3.4 小结第49-51页
第四章 BiOI的合成及其光催化性能研究第51-63页
    4.1 引言第51页
    4.2 实验部分第51-54页
        4.2.1 实验试剂及装置第51-53页
        4.2.2 BiOI催化剂的制备第53页
        4.2.3 催化剂的表征第53-54页
        4.2.4 光催化实验第54页
    4.3 实验结果与讨论第54-62页
        4.3.1 X-射线衍射分析(XRD)第54-56页
        4.3.2 BiOI的形貌分析第56-58页
        4.3.3 比表面积的分析(BET)第58页
        4.3.4 样品的光吸收性质第58-59页
        4.3.5 样品的光催化活性第59-60页
        4.3.6 样品的光催化机理第60-61页
        4.3.7 样品的循环稳定性第61-62页
    4.4 小结第62-63页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第63-65页
    5.1 结论第63-64页
    5.2 展望第64-65页
参考文献第65-73页
致谢第73-75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第75-76页

论文共7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MFe2O4的制备及改性研究
下一篇:Zn/Co-ZIF和Mo(C,N,P)NPs的制备及其催化性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