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0-12页 |
ABSTRACT | 第12-14页 |
第1章 导论 | 第15-26页 |
1.1 选题背景与意义 | 第15-17页 |
1.2 相关研究文献综述 | 第17-23页 |
1.3 研究思路和基本框架 | 第23-24页 |
1.4 研究方法和创新之处 | 第24-26页 |
第2章 “两区同建”的相关理论和政策依据 | 第26-37页 |
2.1 “两区同建”的意涵 | 第26-28页 |
2.1.1 内涵界定 | 第26-27页 |
2.1.2 内在联系 | 第27-28页 |
2.2 “两区同建”的相关理论及概念解读 | 第28-33页 |
2.2.1 新型城镇化理论 | 第28-29页 |
2.2.2 城乡统筹理论 | 第29-30页 |
2.2.3 农村社区建设 | 第30-32页 |
2.2.4 农村产业园区建设 | 第32-33页 |
2.3 “两区同建”的相关政策依据 | 第33-37页 |
2.3.1 中央政策 | 第33-34页 |
2.3.2 省级政策 | 第34-36页 |
2.3.3 市级相关政策 | 第36-37页 |
第3章 齐河县城镇化发展规划及“两区同建”现状 | 第37-48页 |
3.1 齐河县城镇化总体发展规划 | 第37-43页 |
3.1.1 齐河县概况 | 第37-39页 |
3.1.2 齐河县城镇化发展规划 | 第39-43页 |
3.2 齐河县“两区同建”现状 | 第43-48页 |
3.2.1 农村社区的建设 | 第44-46页 |
3.2.2 产业园区的发展 | 第46-48页 |
第4章 齐河县城镇化进程中“两区同建”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 第48-61页 |
4.1 资金是制约新型农村社区发展的最大瓶颈 | 第48-51页 |
4.1.1 基础建设资金需求与政府财政的矛盾 | 第49-50页 |
4.1.2 生活成本、生活质量与农民低收入的矛盾 | 第50页 |
4.1.3 多方面的融资需求与融资渠道单一的矛盾 | 第50-51页 |
4.2 公共服务配套设施不够完善 | 第51-54页 |
4.2.1 公共服务设施基础薄弱,建设资金短缺 | 第51-52页 |
4.2.2 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未能得到有效整合 | 第52-53页 |
4.2.3 公共服务设施缺乏后期管理维护 | 第53-54页 |
4.3 社区生活对原有生活方式的影响 | 第54-56页 |
4.3.1 生活方式改变导致生活成本提高 | 第54-55页 |
4.3.2 落后的生活观念没有得到提高 | 第55页 |
4.3.3 生活方式的改变导致心理的变化 | 第55-56页 |
4.4 产业培育有待加强 | 第56-58页 |
4.4.1 规划布局不够合理 | 第56页 |
4.4.2 运行机制不够完善 | 第56-57页 |
4.4.3 政策扶持不够配套 | 第57-58页 |
4.5 社区创新管理有待完善 | 第58-61页 |
4.5.1 社区管理机制未实现本质转变 | 第58-59页 |
4.5.2 社区服务管理有待进一步加强 | 第59页 |
4.5.3 社区管理和公共服务的社会化程度不高 | 第59-61页 |
第5章 完善齐河县城镇化进程中“两区同建”的对策建议 | 第61-72页 |
5.1 积极拓宽资金来源 | 第61-63页 |
5.1.1 合理利用财政资金 | 第61页 |
5.1.2 充分利用农村闲置资金 | 第61-62页 |
5.1.3 充分利用金融机构存款资金 | 第62页 |
5.1.4 运用市场手段引进社会资金 | 第62-63页 |
5.2 加强农村公共服务建设 | 第63-65页 |
5.2.1 引导农民积极参与农村社区公共服务建设 | 第63-64页 |
5.2.2 鼓励各方力量投入到农村社区公共服务建设中 | 第64页 |
5.2.3 整合有效资源以提升农村社区公共服务水平 | 第64-65页 |
5.3 引导农村生产生活方式转变 | 第65-67页 |
5.3.1 转变生产经营方式,提高农民收入 | 第65-66页 |
5.3.2 加强宣传教育,培养现代文明意识 | 第66页 |
5.3.3 加大心理辅导力度,提升妇女政策扶持力度 | 第66-67页 |
5.4 加快新型农业产业园区建设 | 第67-68页 |
5.4.1 完善园区规划,奠定园区发展基础 | 第67页 |
5.4.2 完善扶持政策,提升综合服务能力 | 第67-68页 |
5.4.3 明确建设重点,加速园区提档升级 | 第68页 |
5.5 创新农村社区管理体制 | 第68-72页 |
5.5.1 转变农村社区管理理念 | 第69页 |
5.5.2 建设服务型的农村社区管理体制 | 第69-70页 |
5.5.3 构建新型城乡一体的社会组织 | 第70-72页 |
结语 | 第72-74页 |
参考文献 | 第74-80页 |
致谢 | 第80-81页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第8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