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0-11页 |
ABSTRACT | 第11-12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3-22页 |
1.1 选题背景和意义 | 第13-15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3-14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4-15页 |
1.2 研究现状 | 第15-19页 |
1.2.1 城市水效的相关研究 | 第15-17页 |
1.2.2 整体性理论的研究发展 | 第17-19页 |
1.3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 第19-22页 |
1.3.1 研究思路与文章框架 | 第19-20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20-22页 |
第2章 “水效”理念与城市水效管理 | 第22-31页 |
2.1 “水效”理念的必要性 | 第22-24页 |
2.1.1 水效概念的提出 | 第22-23页 |
2.1.2 水效理念的应用 | 第23-24页 |
2.2 城市水效管理的内涵 | 第24-27页 |
2.2.1 水效管理的内容 | 第24-25页 |
2.2.2 水效管理的原则 | 第25-27页 |
2.3 我国城市水效管理面临的挑战 | 第27-31页 |
2.3.1 城市水资源量的短缺 | 第27-28页 |
2.3.2 城市水生态的恶化 | 第28-29页 |
2.3.3 城市水利用的低效 | 第29-31页 |
第3章 城市水效管理的整体性思路探讨 | 第31-42页 |
3.1 整体性治理理论的内涵 | 第31-34页 |
3.1.1 以整合性思路应对碎片化问题 | 第31-32页 |
3.1.2 以整体型政府解决棘手性问题 | 第32-34页 |
3.1.3 以整合型服务提升供给效率 | 第34页 |
3.2 整体性理论与水效管理的适用性 | 第34-36页 |
3.2.1 治理理念:高度的责任性与公共利益价值追求 | 第34-35页 |
3.2.2 治理结构:整合性的组织结构重建 | 第35页 |
3.2.3 治理机制:跨部门的协同治理网络 | 第35-36页 |
3.3 我国城市整体性水效治理的进展 | 第36-42页 |
3.3.1 推行水务一体化,创新水效管理体制的整合 | 第36-38页 |
3.3.2 探索市场化模式,深化公私伙伴关系的整合 | 第38-40页 |
3.3.3 革新价格机制,实现水效管理工具的整合利用 | 第40-42页 |
第4章 济南市水效管理的实践与挑战 | 第42-53页 |
4.1 济南市水源现状与管理体制分析 | 第42-45页 |
4.1.1 城市发展影响下的供水服务压力 | 第42页 |
4.1.2 节水保泉背景下的分散供水格局 | 第42-44页 |
4.1.3 多部门协调下的供水管理体制 | 第44-45页 |
4.2 济南市水务改革探索实践 | 第45-49页 |
4.2.1 水务市场化“三分离”改革 | 第45-46页 |
4.2.2 城市供水价格改革的曲折历程 | 第46-49页 |
4.3 济南市提升水效的挑战 | 第49-53页 |
4.3.1 水源利用的碎片化需要统筹管理 | 第50页 |
4.3.2 供水流程的分割化需要协同管理 | 第50-52页 |
4.3.3 公私关系的分散化需要整合管理 | 第52-53页 |
第5章 济南市城市水效提升的策略选择 | 第53-60页 |
5.1 秉持水效理念,构建协调有序的水效管理体制 | 第53-55页 |
5.1.1 树立整合理念,统筹水源管理 | 第53-54页 |
5.1.2 深化部门合作,构建协同治理网络 | 第54-55页 |
5.2 转变政府职能,构建和谐的公私伙伴关系 | 第55-56页 |
5.2.1 完善激励竞争机制,提升城市水务服务质量 | 第55-56页 |
5.2.2 强化监管职能,实现多重立体监管体系 | 第56页 |
5.3 深化水价改革,构建科学合理的水价体系 | 第56-60页 |
5.3.1 制定合理的水价标准,发挥价格杠杆作用 | 第57页 |
5.3.2 完善规范水价形成机制 | 第57-58页 |
5.3.3 健全水价改革的公众参与机制和补贴政策 | 第58-60页 |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 第60-62页 |
参考文献 | 第62-65页 |
致谢 | 第65-66页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第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