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世界各国经济概况、经济史、经济地理论文--中国经济论文--地方经济论文

郑州航空港与河南省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机理及灰色关联度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1章 绪论第9-19页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9-10页
        1.1.1 选题来源第9页
        1.1.2 研究背景第9-10页
        1.1.3 研究对象第10页
        1.1.4 研究意义第10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0-14页
        1.2.1 国外相关研究第10-11页
        1.2.2 国内相关研究第11-13页
        1.2.3 郑州航空港相关研究第13-14页
    1.3 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第14-16页
        1.3.1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图第14-16页
        1.3.2 研究方法第16页
        1.3.3 数据来源第16页
    1.4 创新性努力第16-17页
    1.5 研究难点及解决措施第17-19页
第2章 相关理论基础及发展经验第19-31页
    2.1 临空经济理论基础第19-22页
        2.1.1 临空经济的概念第19-20页
        2.1.2 临空经济的特征第20-21页
        2.1.3 临空经济的演变过程第21-22页
        2.1.4 航空大都市第22页
    2.2 区域经济发展理论基础第22-23页
        2.2.1 增长极理论第22页
        2.2.2 点轴开发理论第22-23页
        2.2.3 中心—外围理论第23页
    2.3 国内外航空经济区发展经验第23-31页
        2.3.1 美国孟菲斯航空经济区第23-26页
        2.3.2 荷兰史基浦航空经济区第26-28页
        2.3.3 广州白云航空经济区第28页
        2.3.4 国内外航空经济区发展对郑州的借鉴第28-31页
第3章 航空港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机理分析第31-37页
    3.1 航空港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机理第31-32页
    3.2 航空港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第32-34页
        3.2.1 航空港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第32-33页
        3.2.2 航空港促进区域产业结构升级、优化产业布局第33-34页
        3.2.3 航空港促进区域就业水平,提升区域创业热情第34页
    3.3 区域经济保障航空港发展第34-37页
        3.3.1 政府经济政策助力空港发展第34-35页
        3.3.2 区域经济促进空港发展第35-37页
第4章 郑州航空港与河南省经济发展的灰色关联度分析第37-47页
    4.1 河南省经济与郑州航空港发展现状第37-39页
        4.1.1 河南省经济发展现状第37-38页
        4.1.2 郑州航空港发展现状第38-39页
    4.2 衡量关系度的主要因素分析第39-41页
        4.2.1 河南省经济发展水平第39页
        4.2.2 航空物流因素第39-40页
        4.2.3 对外贸易因素第40页
        4.2.4 经济因素第40页
        4.2.5 工业因素第40-41页
    4.3 基于灰色关联法的郑州航空港与河南省经济发展的关联度分析第41-47页
        4.3.1 选择灰色关联分析法的依据第41页
        4.3.2 分析指标的选择第41-43页
        4.3.3 灰色关联分析过程与结果第43-47页
第5章 郑州航空港与河南省经济发展策略第47-51页
    5.1 完善物流网络,协调河南省经济与航空港发展第47页
        5.1.1 扩大国际航线开通规模,提高物流效率第47页
        5.1.2 拓展货流和客流,健全多式联运机制第47页
    5.2 保障现代化人才供给,促进现代化工业发展第47-48页
        5.2.1 注重外部人才的引进第47页
        5.2.2 重视现有人才的培养第47-48页
    5.3 加快发展港区经济,引领区域经济发展第48页
        5.3.1 推进产业结构调整第48页
        5.3.2 逐步开放投资领域第48页
        5.3.3 建设经济腹地第48页
    5.4 推动空港向自由贸易园区转变第48-51页
        5.4.1 加大贸易自由化程度第48页
        5.4.2 发展转口贸易第48-51页
第6章 结论与展望第51-53页
    6.1 研究结论第51页
    6.2 研究展望第51-53页
攻读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及发表的学术论文第53-55页
致谢第55-57页
参考文献第57-59页

论文共5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营改增”对大秦铁路的短期不利影响分析及应对策略探讨
下一篇:燃气炮引射器引射系数影响因素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