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7页 |
1.1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 第8-9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8-9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9页 |
1.2 相关理论及研究 | 第9-16页 |
1.2.1 国际贸易结算理论及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9-11页 |
1.2.2 风险管理理论及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6页 |
1.3 研究内容、方法和目的 | 第16-17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6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6页 |
1.3.3 研究目的 | 第16-17页 |
第二章 交通银行X省分行国际贸易结算业务现状 | 第17-26页 |
2.1 交通银行X省分行概述 | 第17-18页 |
2.1.1 交通银行简介 | 第17页 |
2.1.2 交通银行X省分行简介 | 第17-18页 |
2.1.3 交通银行X省分行国际贸易结算业务简介 | 第18页 |
2.2 交通银行X省分行汇付业务流程 | 第18-21页 |
2.2.1 电汇(T/T)的业务流程 | 第19-20页 |
2.2.2 信汇(M/T)的业务流程 | 第20页 |
2.2.3 票汇(D/D)的业务流程 | 第20-21页 |
2.3 交通银行X省分行托收业务流程 | 第21-23页 |
2.3.1 付款交单(D/P)的业务流程 | 第21-22页 |
2.3.2 承兑交单(D/A)的业务流程 | 第22-23页 |
2.4 交通银行X省分行信用证结算业务流程 | 第23-26页 |
2.4.1 不可撤销跟单信用证业务流程 | 第24页 |
2.4.2 交通银行X省分行出口信用证和进口信用证 | 第24-25页 |
2.4.3 交通银行X省分行买方国内信用证和卖方国内信用证 | 第25-26页 |
第三章 交通银行X省分行国际贸易结算业务潜在风险分析 | 第26-34页 |
3.1 交通银行X省分行汇付业务的潜在风险 | 第26-28页 |
3.1.1 信用风险 | 第26-27页 |
3.1.2 市场风险 | 第27页 |
3.1.3 流动性风险 | 第27页 |
3.1.4 操作风险 | 第27-28页 |
3.2 交通银行X省分行托收业务的潜在风险 | 第28-30页 |
3.2.1 对进口商缺乏资信调查导致货物受损案例分析 | 第28-29页 |
3.2.2 代收行选择不当导致收汇困难案例分析 | 第29页 |
3.2.3 托收国际惯例不熟造成收款损失的案例分析 | 第29-30页 |
3.3 交通银行X省分行信用证业务的潜在风险 | 第30-34页 |
3.3.1 进口商面临的主要风险及案例分析 | 第30-31页 |
3.3.2 出口商面临的主要风险及案例分析 | 第31-32页 |
3.3.3 交通银行X省分行面临的主要风险及案例分析 | 第32-34页 |
第四章 交通银行X省分行国际贸易结算风险控制措施 | 第34-42页 |
4.1 交通银行X省分行全面风险控制措施 | 第34-36页 |
4.1.1 制定目标明确的风险管理战略,为结算业务风险控制指明方向 | 第34页 |
4.1.2 采用先进的管理技术,降低国际贸易系统风险发生的概率 | 第34-35页 |
4.1.3 对国际结算业务流程进行重组,建立有效的风险管理机制 | 第35页 |
4.1.4 加强对人才的培养,创建优秀的风险管理团队 | 第35-36页 |
4.2 交通银行X省分行四大风险控制措施 | 第36-38页 |
4.2.1 交通银行X省分行信用风险控制 | 第36页 |
4.2.2 交通银行X省分行市场风险管理 | 第36-37页 |
4.2.3 交通银行X省分行流动性风险管理 | 第37页 |
4.2.4 交通银行X省分行操作风险管理 | 第37-38页 |
4.3 交通银行X省分行省分行汇付、托收、信用证主要风险控制措施 | 第38-42页 |
4.3.1 通过风险回避和转嫁措施来控制汇付风险 | 第38-39页 |
4.3.2 谨慎选择代行的同时慎做D/A、D/P远期交易以降低托收风险 | 第39页 |
4.3.3 信用证方式下进口商、出口商和开证行的主要风险防范措施 | 第39-40页 |
4.3.4 汇付、托收和信用证结算方式下不能忽视欺诈风险的防范和控制 | 第40-42页 |
结束语 | 第42-43页 |
参考文献 | 第43-46页 |
致谢 | 第4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