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化学工业论文--基本有机化学工业论文--脂肪族化合物(无环化合物)的生产论文--脂肪族羧酸及其衍生物论文--脂肪酸及其衍生物论文

三株乳酸菌亚油酸异构酶酶学性质分析及转化菜油脚生成共轭亚油酸活力比较和工艺条件的研究

摘要第3-6页
ABSTRACT第6-8页
第1章 绪论第15-29页
    1.1 选题依据及意义第15-16页
    1.2 共轭亚油酸的概述第16-17页
    1.3 共轭亚油酸的天然来源第17-18页
    1.4 共轭亚油酸的生理功能第18-20页
        1.4.1 抗癌作用第18页
        1.4.2 抗动脉粥样硬化第18-19页
        1.4.3 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第19页
        1.4.4 抗氧化第19页
        1.4.5 增强免疫力第19-20页
        1.4.6 其他功能第20页
    1.5 共轭亚油酸的人工合成第20-23页
        1.5.1 化学合成法第20-21页
        1.5.2 生物合成法第21-23页
    1.6 亚油酸异构酶的研究进展第23-25页
    1.7 共轭亚油酸的检测方法第25-27页
        1.7.1 紫外分光光度法第25页
        1.7.2 红外光谱检测法第25页
        1.7.3 气相色谱法第25-26页
        1.7.4 银离子高效液相色谱法第26页
        1.7.5 气质联用法第26页
        1.7.6 核磁共振法第26-27页
    1.8 本课题研究内容及创新点第27-29页
        1.8.1 研究内容第27-28页
        1.8.2 技术路线第28页
        1.8.3 创新点第28-29页
第2章 三株乳酸菌产亚油酸异构酶的诱导培养第29-37页
    2.1 实验材料第29-31页
        2.1.1 菌种第29页
        2.1.2 主要实验试剂第29-30页
        2.1.3 主要仪器设备第30页
        2.1.4 嗜酸乳杆菌MRS培养基第30-31页
        2.1.5 植物乳杆菌MRS培养基第31页
    2.2 实验方法第31-33页
        2.2.1 菌种活化第31页
        2.2.2 种子培养第31页
        2.2.3 诱导物添加量对三株乳酸菌产亚油酸异构酶的影响第31页
        2.2.4 菌体细胞收集第31-32页
        2.2.5 粗酶液的制备第32页
        2.2.6 亚油酸乳化液的制备第32页
        2.2.7 酶促反应及酶活的测定第32页
        2.2.8 共轭亚油酸的萃取第32-33页
        2.2.9 共轭亚油酸标准曲线的绘制第33页
    2.3 结果与分析第33-36页
        2.3.1 共轭亚油酸标准曲线的绘制第33-34页
        2.3.2 诱导物添加量对三株乳酸菌产亚油酸异构酶的影响第34-36页
    2.4 小结与讨论第36-37页
第3章 三株乳酸菌亚油酸异构酶的分离纯化第37-49页
    3.1 实验材料第37-40页
        3.1.1 菌种第37页
        3.1.2 主要实验试剂第37-39页
        3.1.3 主要仪器设备第39页
        3.1.4 嗜酸乳杆菌MRS培养基(略)第39页
        3.1.5 植物乳杆菌MRS培养基(略)第39页
        3.1.6 嗜酸乳杆菌(Lactibacillus acidophilus)CGMCC1.1854产酶培养基第39-40页
        3.1.7 植物乳杆菌(Lactibacillus plantarum)CGMCC1.557产酶培养基第40页
        3.1.8 植物乳杆菌(Lactibacillus plantarum)3-9 产酶培养基第40页
    3.2 实验方法第40-43页
        3.2.1 考马斯亮蓝法绘制蛋白质标准曲线第40页
        3.2.2 考马斯亮蓝法测定样品蛋白质含量第40页
        3.2.3 菌种活化(略)第40-41页
        3.2.4 种子培养(略)第41页
        3.2.5 三株乳酸菌产亚油酸异构酶的诱导培养第41页
        3.2.6 菌体细胞收集(略)第41页
        3.2.7 粗酶液的制备(略)第41页
        3.2.8 三株菌粗酶液的硫酸铵分级沉淀处理第41页
        3.2.9 三株菌酶液的透析处理第41-42页
        3.2.10 三株菌酶液的浓缩处理第42页
        3.2.11 三株菌酶液的凝胶过滤层析第42-43页
    3.3 结果与分析第43-48页
        3.3.1 考马斯亮蓝法绘制蛋白质标准曲线第43-44页
        3.3.2 三株菌粗酶液的硫酸铵分级沉淀处理第44-45页
        3.3.3 三株菌酶液的凝胶过滤层析第45-47页
        3.3.4 三株菌亚油酸异构酶的电泳分析第47-48页
    3.4 小结与讨论第48-49页
第4章 三株乳酸菌亚油酸异构酶酶学性质的分析比较第49-60页
    4.1 实验材料第49-51页
        4.1.1 菌种第49页
        4.1.2 主要实验试剂第49-50页
        4.1.3 主要仪器设备第50-51页
    4.2 实验方法第51-53页
        4.2.1 粗酶液的制备(略)第51页
        4.2.2 三株菌粗酶液的硫酸铵分级沉淀第51页
        4.2.3 三株菌酶液的透析(略)第51页
        4.2.4 三株菌酶液的浓缩(略)第51页
        4.2.5 三株菌酶液的凝胶过滤层析第51-52页
        4.2.6 三株乳酸菌亚油酸异构酶酶学性质的分析比较第52-53页
    4.3 结果与分析第53-58页
        4.3.1 温度对三株乳酸菌亚油酸异构酶活性的影响第53页
        4.3.2 三株乳酸菌亚油酸异构酶热稳定性的比较第53-56页
        4.3.3 pH对三株乳酸菌亚油酸异构酶活性的影响第56页
        4.3.4 三株乳酸菌亚油酸异构酶酸碱稳定性的比较第56-57页
        4.3.5 三株乳酸菌亚油酸异构酶的动力学参数第57-58页
    4.4 小结与讨论第58-60页
第5章 亚油酸异构酶转化菜油脚料生成共轭亚油酸的工艺研究第60-72页
    5.1 实验材料第60-62页
        5.1.1 菌种第60-61页
        5.1.2 主要实验试剂第61页
        5.1.3 主要仪器设备第61-62页
    5.2 实验方法第62-64页
        5.2.1 亚油酸乳化液的制备第62页
        5.2.2 菜油脚料乳化液的制备第62页
        5.2.3 共轭亚油酸的萃取(略)第62页
        5.2.4 三株菌酶促亚油酸生成共轭亚油酸活力的比较第62页
        5.2.5 三株菌酶促菜油脚料生成共轭亚油酸活力的比较第62-63页
        5.2.6 底物添加量对 3-9 菌株的酶促菜油脚料生成CLA的影响第63页
        5.2.7 缓冲液种类对 3-9 菌株的酶促菜油脚料生成CLA的影响第63页
        5.2.8 转化时间对 3-9 菌株的酶促菜油脚料生成CLA的影响第63-64页
        5.2.9 振荡速度对 3-9 菌株的酶促菜油脚料生成CLA的影响第64页
        5.2.10 正交分析优化 3-9 菌株的酶促菜油脚料生成CLA的条件第64页
    5.3 结果与分析第64-71页
        5.3.1 三株菌酶促亚油酸生成共轭亚油酸活力的比较第64-65页
        5.3.2 三株菌酶促菜油脚料生成共轭亚油酸活力的比较第65-66页
        5.3.3 底物添加量对 3-9 菌株的酶促菜油脚料生成CLA的影响第66-67页
        5.3.4 缓冲液种类对 3-9 菌株的酶促菜油脚料生成CLA的影响第67-68页
        5.3.5 转化时间对 3-9 菌株的酶促菜油脚料生成CLA的影响第68-69页
        5.3.6 振荡速度对 3-9 菌株的酶促菜油脚料生成CLA的影响第69-70页
        5.3.7 正交分析优化 3-9 菌株的酶促菜油脚料生成CLA的条件第70-71页
    5.4 小结与讨论第71-72页
第6章 影响植物乳杆菌 3-9 酶促菜油脚料生成共轭亚油酸因素的研究第72-78页
    6.1 实验材料第72-74页
        6.1.1 菌种第72页
        6.1.2 主要实验试剂第72-73页
        6.1.3 主要仪器设备第73-74页
    6.2 实验方法第74-75页
        6.2.1 菜油脚料乳化液的制备(略)第74页
        6.2.2 共轭亚油酸的萃取(略)第74页
        6.2.3 3-9 菌株的酶促菜油脚料生成CLA体系的建立第74页
        6.2.4 辅酶因子对 3-9 菌株的酶促菜油脚料生成CLA的影响第74页
        6.2.5 金属离子对 3-9 菌株的酶促菜油脚料生成CLA的影响第74页
        6.2.6 螯合剂对 3-9 菌株的酶促菜油脚料生成CLA的影响第74-75页
        6.2.7 3-9 菌株的酶促菜油脚料生成CLA激活剂的筛选第75页
    6.3 结果与分析第75-77页
        6.3.1 辅酶因子对 3-9 菌株的酶促菜油脚料生成CLA的影响第75-76页
        6.3.2 金属离子对 3-9 菌株的酶促菜油脚料生成CLA的影响第76页
        6.3.3 螯合剂对 3-9 菌株的酶促菜油脚料生成CLA的影响第76-77页
        6.3.4 3-9 菌株的酶促菜油脚料生成CLA激活剂的筛选第77页
    6.4 小结与讨论第77-78页
第7章 结论与展望第78-81页
    7.1 结论第78-80页
        7.1.1 三株乳酸菌产亚油酸异构酶的诱导培养第78页
        7.1.2 三株乳酸菌亚油酸异构酶的分离纯化第78页
        7.1.3 三株乳酸菌亚油酸异构酶酶学性质的分析比较第78-79页
        7.1.4 亚油酸异构酶转化菜油脚料生成共轭亚油酸的工艺研究第79页
        7.1.5 影响植物乳杆菌 3-9 酶促菜油脚料生成共轭亚油酸因素的研究第79-80页
    7.2 展望第80-81页
致谢第81-82页
参考文献第82-89页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第89页

论文共8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水稻OsDHHC基因的生物信息学分析及OsDHHC13基因的功能研究
下一篇:塔里木河下游乔灌草地上生物量量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