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药学论文--药理学论文

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的虚拟筛选及对人肝癌细胞HepG2体外抑制作用的研究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7页
英文缩写索引第11-12页
1 绪论第12-20页
    1.1 引言第12页
    1.2 肝癌的治疗现状第12-14页
        1.2.1 影响肝癌疗效的原因第12-13页
        1.2.2 临床上治疗肝癌的方法第13-14页
    1.3 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第14-17页
        1.3.1 组蛋白去乙酰化酶的分类第15-16页
        1.3.2 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抗肿瘤机制第16页
        1.3.3 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抗肿瘤药物现状第16-17页
    1.4 木脂素类化合物与抗肿瘤的关系第17页
    1.5 多胺类化合物与抗肿瘤的关系第17页
    1.6 本章小结第17-20页
2 抑制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活性物质的虚拟筛选第20-34页
    2.1 虚拟筛选的流程第20页
        2.1.1 受体的准备第20页
        2.1.2 配体库的建立第20页
        2.1.3 分子对接第20页
        2.1.4 筛选目标化合物第20页
    2.2 材料与方法第20-22页
        2.2.1 软件,硬件的准备第20页
        2.2.2 受体的准备第20-21页
        2.2.3 构建配体库第21-22页
        2.2.4 分子对接试验第22页
        2.2.5 评价方法第22页
    2.3 结果与分析第22-32页
        2.3.1 筛选结果第22-28页
        2.3.2 受体与配体对接模式分析第28-32页
    2.4 结论与讨论第32-34页
3 多胺类化合物的合成第34-41页
    3.1 多胺类化合物合成路线设计第34页
    3.2 多胺类化合物的制备第34-39页
        3.2.1 实验仪器及试剂第34-35页
        3.2.2 胱胺的制备第35-36页
        3.2.3 多胺类化合物的合成第36-39页
    3.3 结果与分析第39-40页
        3.3.1 合成制备结果第39页
        3.3.2 制备过程中存在问题的分析第39-40页
    3.4 结论与讨论第40-41页
4 结构确证第41-56页
    4.1 材料与方法第41-43页
        4.1.1 材料第41-42页
        4.1.2 实验方法第42-43页
    4.2 结果与分析第43-55页
        4.2.1 N,N’-(二硫基-2,1-二乙基)双(4-羟基苯甲胺)的结构确证第43-45页
        4.2.2 N,N’-(二硫基-2,1-二乙基)双(2-呋喃甲胺)的结构确证第45-47页
        4.2.3 N,N’-(二硫基-2,1-二乙基)双(2-吡咯甲胺)的结构确证第47-49页
        4.2.4 1,16,2(4-羟基苯基)-2,6,11,15-四氮杂十六烷的结构确证第49-51页
        4.2.5 1,16,2(2-呋喃)-2,6,11,15-四氮杂十六烷的结构确证第51-53页
        4.2.6 1,16,2(2-吡咯)-2,6,11,15-四氮杂十六烷的结构确证第53-55页
    4.3 结论与讨论第55-56页
5 化合物对人肝癌细胞HepG2体外抑制作用试验第56-70页
    5.1 实验材料与试剂第56-57页
        5.1.1 材料第56页
        5.1.2 培养基,药物的配制第56-57页
    5.2 实验方法第57-58页
        5.2.1 细胞解冻与培养第57页
        5.2.2 细胞传代第57页
        5.2.3 细胞冻存第57-58页
    5.3 MTT实验第58-70页
        5.3.1 筛选化合物作用浓度第58-62页
            5.3.1.1 实验分组第58页
            5.3.1.2 实验步骤第58-59页
            5.3.1.3 结果与分析第59-62页
            5.3.1.4 结论与讨论第62页
        5.3.2 测6个化合物和阳性药物 5-氟尿嘧啶(5-FU)对HepG2细胞在24h,48,72h下的抑制率第62-70页
            5.3.2.1 实验分组第62页
            5.3.2.2 实验步骤第62-63页
            5.3.2.3 结果与分析第63-67页
            5.3.2.4 结论与讨论第67-70页
6 全文总结与展望第70-72页
    6.1 全文总结第70-71页
    6.2 展望第71-72页
致谢第72-74页
参考文献第74-78页
附录第78-90页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取得的研究成果第90页

论文共9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赞助势力下《新青年》与《东方杂志》(1915-1923)翻译文学原文本的选择比较研究
下一篇:复治抗结核新方案大鼠体内药动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