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绪论 | 第9-13页 |
一、选题理由及意义 | 第9-10页 |
二、国内关于该课题的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三、论文研究方法 | 第11-13页 |
第一章 剑器舞与草书的“孕育”轨迹 | 第13-24页 |
第一节 剑器舞与草书“孕育”的时代背景和社会环境 | 第13-16页 |
一、经济繁荣为艺术的发展奠定基石 | 第13-14页 |
二、开明政治对艺术繁荣的重要影响 | 第14页 |
三、璀璨文化对艺术内涵的潜移默化 | 第14-15页 |
四、广袤外交使艺术的风格丰富多彩 | 第15-16页 |
第二节 剑器舞与草书的“生长”历程及特点 | 第16-21页 |
一、剑器舞的“生长”历程及特点 | 第16-19页 |
二、草书的“生长”历程及特点 | 第19-21页 |
第三节 剑器舞与草书碰撞的渊源 | 第21-24页 |
一、公孙大娘与张旭的碰撞 | 第21-22页 |
二、裴旻与吴道子的碰撞 | 第22-24页 |
第二章 舞蹈与书法的相融性 | 第24-38页 |
第一节 舞蹈与书法在外在特征与表现形式上具有共通性 | 第24-29页 |
一、呼吸与韵律 | 第24-26页 |
二、节奏与力度 | 第26-27页 |
三、线条与构图 | 第27-29页 |
第二节 舞蹈与书法在形、意、情中具有共通性 | 第29-35页 |
一、外化于形美 | 第29页 |
二、体悟于意美 | 第29-30页 |
三、凝炼于情美 | 第30-35页 |
第三节 舞蹈与书法的相融性在舞蹈作品中的体现 | 第35-38页 |
一、现代舞中的舞墨创作 | 第35-36页 |
二、古典舞中的舞笔神境 | 第36页 |
三、民间舞中地舞书意合 | 第36-38页 |
第三章 艺术的相融性 | 第38-49页 |
第一节 艺术通感为艺术的相融性提供理论支撑 | 第38-40页 |
第二节 从艺术门类的划分看艺术的相融性 | 第40-42页 |
第三节 从情感的视角谈艺术的相融性 | 第42-46页 |
第四节 艺术相融性对舞蹈的现实意义 | 第46-49页 |
一、舞蹈表演(舞蹈演员) | 第46-47页 |
二、舞蹈教学 | 第47-48页 |
三、舞蹈创作 | 第48-49页 |
结语 | 第49-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3页 |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 | 第53-54页 |
致谢 | 第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