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英文缩略表 | 第10-11页 |
氨基酸缩写及中文名 | 第11-12页 |
1 绪论 | 第12-20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2-13页 |
1.2 研究现状 | 第13-17页 |
1.2.1 双碱基内肽酶结构 | 第13-14页 |
1.2.2 双碱基内肽酶生物功能 | 第14-15页 |
1.2.3 双碱基内肽酶的应用现状 | 第15-16页 |
1.2.4 甘精胰岛素研究现状 | 第16-17页 |
1.3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7页 |
1.4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第17-19页 |
1.5 创新性 | 第19-20页 |
2 重组双碱基内肽酶表达菌的上游构建 | 第20-38页 |
2.1 目的基因的获得 | 第21页 |
2.2 pPICZαA-Kex2重组质粒的构建 | 第21-31页 |
2.2.1 材料和仪器 | 第21-25页 |
2.2.2 实验方法 | 第25-27页 |
2.2.3 结果分析 | 第27-31页 |
2.3 pPICZαA-Kex2/X-33 重组表达宿主菌的构建 | 第31-37页 |
2.3.1 材料和仪器 | 第31-33页 |
2.3.2 实验方法 | 第33-35页 |
2.3.3 结果分析 | 第35-37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37-38页 |
3 重组双碱基内肽酶的制备工艺 | 第38-50页 |
3.1 发酵工艺研究 | 第39-43页 |
3.1.1 材料和仪器 | 第39-41页 |
3.1.2 实验方法 | 第41页 |
3.1.3 结果分析 | 第41-43页 |
3.2 纯化制备工艺研究 | 第43-46页 |
3.2.1 材料和仪器 | 第43页 |
3.2.2 实验方法 | 第43-44页 |
3.2.3 结果分析 | 第44-46页 |
3.3 纯度和浓度测定 | 第46-49页 |
3.3.1 材料和仪器 | 第46页 |
3.3.2 实验方法 | 第46-48页 |
3.3.3 结果分析 | 第48-49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49-50页 |
4 重组双碱基内肽酶的酶活鉴定 | 第50-62页 |
4.1 底物显色法酶活性测定 | 第51-52页 |
4.1.1 材料和仪器 | 第51页 |
4.1.2 实验方法 | 第51-52页 |
4.1.3 结果分析 | 第52页 |
4.2 短肽HPLC法酶活性测定 | 第52-56页 |
4.2.1 材料和仪器 | 第53页 |
4.2.2 实验方法 | 第53-54页 |
4.2.3 结果分析 | 第54-56页 |
4.3 甘精胰岛素为例验证其应用 | 第56-61页 |
4.3.1 材料和仪器 | 第56-57页 |
4.3.2 实验方法 | 第57-58页 |
4.3.3 结果分析 | 第58-61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61-62页 |
5 结论与展望 | 第62-63页 |
5.1 结论 | 第62页 |
5.2 展望 | 第62-63页 |
致谢 | 第63-64页 |
参考文献 | 第64-67页 |
附录 1 | 第67-68页 |
附录 2 | 第68-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