宾县王府凹陷城深5井区登娄库组沉积微相研究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创新点摘要 | 第6-9页 |
前言 | 第9-13页 |
第一章 区域地质概况 | 第13-16页 |
1.1 区域地质背景 | 第13页 |
1.2 区域构造特征 | 第13-15页 |
1.3 区域沉积特征 | 第15-16页 |
第二章 地层划分与对比 | 第16-27页 |
2.1 地层划分与对比思路 | 第16页 |
2.2 地层划分方案及方法 | 第16-17页 |
2.2.1 地层划分方案 | 第16-17页 |
2.2.2 划分依据及方法 | 第17页 |
2.3 地层划分对比 | 第17-22页 |
2.3.1 地震识别标志 | 第17-18页 |
2.3.2 测井识别标志 | 第18-20页 |
2.3.3 地层界面特征 | 第20-22页 |
2.4 地层对比结果 | 第22-27页 |
2.4.1 联井剖面对比 | 第22-23页 |
2.4.2 地层展布特征 | 第23-27页 |
第三章 沉积相特征 | 第27-37页 |
3.1 沉积微相分析 | 第27-34页 |
3.1.1 岩心相分析 | 第27-30页 |
3.1.2 测井曲线特征 | 第30-32页 |
3.1.3 地震相标志 | 第32-34页 |
3.2 沉积微相模式 | 第34-37页 |
3.2.1 辫状河三角洲相 | 第34-36页 |
3.2.2 湖泊相 | 第36-37页 |
第四章 沉积相带展布特征及沉积演化特征 | 第37-58页 |
4.1 沉积相带展布特征 | 第37-56页 |
4.1.1 单井沉积相分析 | 第37-42页 |
4.1.2 联井剖面相分析 | 第42-44页 |
4.1.3 地震属性分析 | 第44-48页 |
4.1.4 砂岩厚度分布特征 | 第48-50页 |
4.1.5 砂地比分析 | 第50-53页 |
4.1.6 沉积相平面展布 | 第53-56页 |
4.2 沉积演化特征 | 第56-58页 |
第五章 沉积控制因素分析及与含油气性关系 | 第58-63页 |
5.1 沉积控制因素分析 | 第58-59页 |
5.1.1 构造作用 | 第58页 |
5.1.2 古地貌 | 第58-59页 |
5.1.3 气候 | 第59页 |
5.1.4 沉积物供给 | 第59页 |
5.2 沉积微相与含油气性的关系 | 第59-63页 |
结论 | 第63-64页 |
参考文献 | 第64-67页 |
发表文章目录 | 第67-68页 |
致谢 | 第68-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