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化学工业论文--非金属元素及其无机化合物化学工业论文--第Ⅳ族非金属元素及其无机化合物论文--硅及其无机化合物论文

介孔二氧化硅空心球制备及改性的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一章 绪论第13-23页
    1.1 介孔材料简介第13-14页
        1.1.1 介孔材料的定义第13页
        1.1.2 介孔材料的结构特点第13页
        1.1.3 介孔材料的分类第13-14页
    1.2 不同形貌介孔氧化硅材料的合成第14-17页
        1.2.1 薄膜状介孔材料的合成第14-15页
        1.2.2 纤维状介孔材料的合成第15页
        1.2.3 花状介孔材料的合成第15-16页
        1.2.4 球状介孔材料的合成第16-17页
        1.2.5 其他形貌介孔材料的合成第17页
    1.3 介孔氧化硅材料的合成机理第17-19页
    1.4 介孔空心球的合成方法第19-21页
        1.4.1 硬模板法第19-20页
        1.4.2 软模板法第20-21页
    1.5 本文的选题及研究内容第21-23页
        1.5.1 本文的研究目的和意义第21-22页
        1.5.2 本文的研究内容第22-23页
第二章 实验部分第23-28页
    2.1 实验材料与化学试剂第23页
    2.2 实验仪器和设备第23-24页
    2.3 实验表征仪器第24-28页
        2.3.1 热重-差热分析第24页
        2.3.2 X-射线衍射分析第24-25页
        2.3.3 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第25-26页
        2.3.4 透射电子显微镜分析第26页
        2.3.5 氮气等温吸附-脱附表征第26页
        2.3.6 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表征第26-27页
        2.3.7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表征第27页
        2.3.8 气相-质谱联用分析第27页
        2.3.9 X-射线能量色散谱分析第27-28页
第三章 软模板法合成介孔二氧化硅空心球第28-43页
    3.1 引言第28页
    3.2 介孔二氧化硅空心球(HMS)的制备第28-30页
    3.3 结果与讨论第30-41页
        3.3.1 热稳定性及红外图谱分析第30-31页
        3.3.2 模板剂对介孔二氧化硅空心球制备的影响第31-34页
        3.3.3 反应温度对介孔二氧化硅空心球制备的影响第34-38页
        3.3.4 乙醇-水比对介孔二氧化硅空心球制备的影响第38-41页
    3.4 本章小结第41-43页
第四章 SiO_2-TiO_2复合介孔空心球的制备及光催化性能评价第43-53页
    4.1 引言第43-44页
    4.2 实验部分第44-45页
        4.2.1 SiO_2-TiO_2复合介孔空心球的制备第44页
        4.2.2 光催化性能评价第44-45页
    4.3 结果与讨论第45-52页
        4.3.1 热稳定性及红外图谱分析第45-46页
        4.3.2 SiO_2-TiO_2复合介孔空心球的晶相结构和微观形貌第46-48页
        4.3.3 SiO_2-TiO_2复合介孔空心球的孔道参数第48-50页
        4.3.4 光催化性能评价第50-52页
    4.4 本章小结第52-53页
第五章 负载Pt的介孔氧化硅空心球的制备及催化性能评价第53-61页
    5.1 引言第53-54页
    5.2 实验部分第54页
        5.2.1 负载Pt的介孔氧化硅空心球的制备第54页
        5.2.2 催化性能评价第54页
    5.3 结果与讨论第54-59页
        5.3.1 负载Pt的介孔氧化硅空心球的晶相结构第54-55页
        5.3.2 负载Pt的介孔氧化硅空心球的微观形貌第55-57页
        5.3.3 负载Pt的介孔氧化硅空心球的孔道参数第57-58页
        5.3.4 催化性能评价第58-59页
    5.4 本章小结第59-61页
结论第61-63页
参考文献第63-71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第71-73页
致谢第73页

论文共7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蛋白质溶液浓缩用高分子水凝胶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下一篇:典型住宅建筑全生命周期颗粒物排放计算模型及防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