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建筑设计论文--纪念性建筑论文

基于知觉现象学的纪念性建筑体验设计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一章 绪论第10-26页
    1.1 研究背景与对象第12-15页
        1.1.1 研究背景第12-14页
        1.1.2 研究对象第14-15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5-19页
        1.2.1 纪念性建筑的国内外综述第15-16页
        1.2.2 知觉现象学的国内外综述第16-19页
    1.3 研究目的和意义第19-21页
        1.3.1 研究目的第19-20页
        1.3.2 研究意义第20-21页
    1.4 研究创新点、方法与框架第21-26页
        1.4.1 论文创新点第21页
        1.4.2 研究方法第21-22页
        1.4.3 论文框架第22-26页
第二章 知觉现象学与纪念性建筑相关理论综述第26-52页
    2.1 纪念性建筑第28-37页
        2.1.1 纪念性建筑的概念界定第28-32页
        2.1.2 纪念性建筑的发展脉络第32-35页
        2.1.3 纪念性的本体溯源理论第35-37页
    2.2 知觉现象学第37-49页
        2.2.1 知觉现象学的概念论述第37页
        2.2.2 梅洛·庞蒂的知觉理论第37-39页
        2.2.3 现象学方法的综合分析第39-43页
        2.2.4 建筑师对知觉现象学的理论延伸第43-49页
    2.3 知觉现象学与纪念性建筑的关联第49-50页
        2.3.1 知觉体验在纪念性建筑设计中的重要作用第49页
        2.3.2 运动体验在纪念性建筑设计中的重要作用第49-50页
    2.4 本章小结第50-52页
第三章 知觉现象学下纪念性建筑体验设计生成解析第52-72页
    3.1 纪念性建筑体验的构成要素第54-58页
        3.1.1 物质存在要素第54-56页
        3.1.2 非物质存在要素第56-58页
    3.2 身体:“知觉”——“运动”第58-66页
        3.2.1 知觉第58-63页
        3.2.2 运动第63-66页
    3.3 体验:“知觉场”——“运动场”第66-70页
        3.3.1 知觉场——知觉与纪念性建筑的互动第67-68页
        3.3.2 运动场——运动与纪念性建筑的互动第68-70页
    3.4 本章小结第70-72页
第四章“纠结的体验”——知觉场下纪念性建筑体验的设计策略第72-102页
    4.1 纠结的知觉体验——纪念氛围的知觉营造第74-88页
        4.1.1 视觉体验的激发第75-81页
        4.1.2 触觉体验的营造第81-83页
        4.1.3 听觉体验的构建第83-86页
        4.1.4 嗅、味觉的触及第86-87页
        4.1.5 联觉的综合体验第87-88页
    4.2 知觉的空白建构——纪念信息的有效传达第88-93页
        4.2.1 形体的残缺第89-90页
        4.2.2 场景的空缺第90-93页
        4.2.3 形式的简约第93页
    4.3 自然的和谐对话——静默情境的意识塑造第93-100页
        4.3.1 光影第93-98页
        4.3.2 水体第98-99页
        4.3.3 植物第99-100页
    4.4 知觉体验的构成框架及本章小结第100-102页
        4.4.1 知觉体验的构成框架第100-101页
        4.4.2 小结第101-102页
第五章“主体的运动”——运动场下纪念性建筑体验的设计策略第102-132页
    5.1 空间路径结构的形式——纪念场景的层层渲染第104-114页
        5.1.1 线性结构第105-108页
        5.1.2 网状结构第108-113页
        5.1.3 蒙太奇形式结构第113-114页
    5.2 空间路径节点的体验——身体运动的有效引导第114-124页
        5.2.1 地面变奏与界面倾斜第114-118页
        5.2.2 多重视线的路径体验第118-119页
        5.2.3 空间形态的组织展现第119-124页
    5.3 时间意象的空间展现——纪念氛围的回忆凝思第124-130页
        5.3.1 宇宙时间第125-126页
        5.3.2 哲学时间第126-128页
        5.3.3 叙事时间第128-130页
    5.4 运动体验的构成框架及本章小结第130-132页
        5.4.1 运动体验构成框架第130-131页
        5.4.2 小结第131-132页
第六章 结语第132-138页
    6.1 结语第134-135页
    6.2 不足与展望第135-138页
        6.2.1 研究的不足第135页
        6.2.2 期许与展望第135-138页
参考文献第138-142页
攻读学位期间所取得的相关科研成果第142-144页
致谢第144页

论文共14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蓬莱仙话景观模式对中国古典园林的影响
下一篇:城市特色塑造视角下的历史街区再生设计研究--以宁夏中卫市高庙历史街区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