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交通运输论文--公路运输论文--汽车工程论文--汽车结构部件论文--转向系统论文

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的多目标优化设计及性能评价

中文摘要第6-7页
ABSTRACT第7-8页
第一章 绪论第11-20页
    1.1 引言第11页
    1.2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第11-12页
    1.3 汽车转向系统的发展历程第12-14页
        1.3.1 纯机械转向系统第12页
        1.3.2 液压助力转向系统第12页
        1.3.3 电动液压助力转向系统第12-13页
        1.3.4 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第13-14页
    1.4 EPS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4-18页
        1.4.1 国内研究现状第14-16页
        1.4.2 国外研究现状第16-18页
    1.5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第18-20页
第二章 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结构及工作原理第20-33页
    2.1 EPS系统工作原理第20-22页
        2.1.1 EPS基本结构第20页
        2.1.2 EPS系统各部件的配置第20-22页
    2.2 系统建模第22-25页
        2.2.1 车辆模型的建立第22-23页
        2.2.2 EPS系统各部件动力学数学模型第23-25页
    2.3 助力特性分析第25-31页
        2.3.1 典型助力特性曲线分析第26-29页
        2.3.2 助力特性曲线设计第29-31页
    2.4 本章小结第31-33页
第三章 EPS系统控制策略及参数对系统的影响第33-47页
    3.1 PID控制设计第33-34页
    3.2 EPS系统基本控制方式第34-37页
    3.3 PWM控制技术第37-38页
    3.4 转向操稳性评价指标第38-41页
        3.4.1 转向操稳性评价指标第39-40页
        3.4.2 转向稳定性第40-41页
    3.5 EPS参数对转向操稳性的影响第41-46页
        3.5.1 转向灵敏度的频域响应第41-43页
        3.5.2 路感的频域响应第43-45页
        3.5.3 转向稳定性响应第45-46页
    3.6 本章小结第46-47页
第四章 基于遗传算法和粒子群算法的多目标集成优化第47-66页
    4.1 整体优化思路第47-48页
    4.2 多目标优化模型的建立第48-53页
        4.2.1 机械参数优化目标函数第49-50页
        4.2.2 控制参数优化目标函数第50-51页
        4.2.3 集成优化目标函数第51-53页
    4.3 遗传算法优化第53-57页
        4.3.1 遗传算法的特性第53-54页
        4.3.2 小生境遗传算法第54-55页
        4.3.3 遗传算法多目标优化第55-57页
    4.4 粒子群优化算法第57-60页
        4.4.1 粒子群算法的特性第57-58页
        4.4.2 粒子群多目标优化第58-60页
    4.5 操纵稳定性验证第60-65页
    4.6 本章小结第65-66页
第五章 总结及展望第66-68页
    5.1 工作总结第66-67页
    5.2 工作展望第67-68页
符号表第68-69页
参考文献第69-76页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和承担科研项目及取得成果第76-77页
致谢第77页

论文共7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张力腿平台结构优化设计
下一篇:无线胎压监测系统供电电源的设计与实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