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引言 | 第10-11页 |
一、法官职业保障制度概述 | 第11-20页 |
(一) 法官职业保障制度的内涵 | 第11-16页 |
1. 从制度上确保法官依法独立公正的行使职权,维护司法公正 | 第11-12页 |
2. 保障法官应有的职业地位和职业收入,维护其应有的尊荣 | 第12页 |
3. 完善法官继续教育,使法官队伍具有恒久、稳定的专业素质 | 第12页 |
4. 建立符合法官职业特点的监督制约机制,强化法官的自律与他律 | 第12-16页 |
(二) 法官职业保障制度的历史发展 | 第16-20页 |
二、法官职业保障制度比较考察 | 第20-29页 |
(一) 国际法中的法官职业保障规范 | 第20-23页 |
1. 法官的薪俸保障 | 第20页 |
2. 法官的身份保障 | 第20-21页 |
3. 法官的监督保障 | 第21-22页 |
4. 法官依法享有免证权和司法豁免权 | 第22页 |
5. 关于法官司法行为准则的规范 | 第22-23页 |
(二) 两大法系国家法官职业保障制度比较考察 | 第23-29页 |
1. 法官准入制度 | 第23-24页 |
2. 法官权力保障制度 | 第24-26页 |
3. 法官身份保障制度 | 第26-27页 |
4. 法官的薪金制度 | 第27-29页 |
三、中国法官职业保障的实证分析 | 第29-41页 |
(一) 有关法官职业保障制度的法律规定 | 第29-32页 |
1. 法官职业权利保障制度 | 第29-30页 |
2. 法官培训保障制度 | 第30页 |
3. 法官身份保障制度 | 第30页 |
4. 法官职业待遇保障制度 | 第30-31页 |
5. 法官的职业监督保障制度 | 第31页 |
6. 关于法官司法行为准则的规范 | 第31-32页 |
(二) 中国法官职业保障制度的现状 | 第32-37页 |
1. 职业权力保障虚位,导致法官不能依法独立审判 | 第32页 |
2. 职业身份保障缺乏,导致法官职业身份不牢 | 第32-33页 |
3. 职业待遇保障不落实,导致法官地位低下、尊荣难找 | 第33-34页 |
4. 职业安全保障缺乏,导致法官职业风险增大 | 第34-35页 |
5. 职业教育流于形式,导致法官综合素质较低 | 第35-36页 |
6. 职业监督不规范,导致腐败滋生,法官易遭惩戒 | 第36-37页 |
(三) 中国法官职业保障制度存在问题的原因 | 第37-41页 |
1. 司法权地方化 | 第37-38页 |
2. 法官管理的行政化 | 第38页 |
3. 法官职业的大众化 | 第38-39页 |
4. 职业监督扩大化 | 第39-41页 |
四、完善我国法官职业保障制度的构想 | 第41-53页 |
(一) 加强法官队伍的自身建设 | 第41-43页 |
1. 法官的选任范围 | 第42页 |
2. 初任法官选任对象 | 第42页 |
3. 初任法官选任程序 | 第42-43页 |
4. 法官的晋级条件 | 第43页 |
(二) 改革法官职业保障制度的外部管理机制 | 第43-45页 |
1. 明确界定党对法院领导方式 | 第43-44页 |
2. 明确界定人大对法院监督的职能和方式 | 第44-45页 |
3. 明确界定法院司法权和地方行政机关行政权的关系 | 第45页 |
(三) 改革法官职业保障制度的内部运行机制 | 第45-48页 |
1. 建立法官专司审判的人事管理制度 | 第46-47页 |
2. 改革法院审判工作的行政运行制度 | 第47页 |
3. 建立法院内部的监督机制 | 第47-48页 |
(四) 建立和完善法官职业保障的具体措施 | 第48-53页 |
1. 落实法官的职业身份保障 | 第48-49页 |
2. 建立法官职业收入保障制度 | 第49-50页 |
3. 完善法官职业监督保障制度 | 第50-51页 |
4. 建立法官职业安全保障措施 | 第51页 |
5. 完善法官职业教育保障措施 | 第51-53页 |
结语 | 第53-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4-56页 |
致谢 | 第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