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0-20页 |
1.1 引言 | 第10页 |
1.2 食品安全分析方法 | 第10-14页 |
1.2.1 传统食品安全分析方法 | 第10-11页 |
1.2.2 新型食品快速检测方法 | 第11-13页 |
1.2.3 基于纳米材料的电化学传感器在食品分析中的应用 | 第13-14页 |
1.3 有机磷农药检测技术研究概况 | 第14-16页 |
1.3.1 有机磷农药的分析检测技术 | 第14-15页 |
1.3.2 有机磷农药的电化学分析检测技术 | 第15-16页 |
1.4 双酚S检测技术研究概况 | 第16-18页 |
1.4.1 双酚A和双酚S的概念和研究现状 | 第16-17页 |
1.4.2 双酚S的分析检测技术 | 第17-18页 |
1.5 本论文的研究目标与主要内容 | 第18-19页 |
1.6 本课题食品分析部分研究技术路线 | 第19-20页 |
第二章 基于石墨烯-金纳米棒的传感器对甲基对硫磷的快速电化学响应分析 | 第20-31页 |
2.1 引言 | 第20-21页 |
2.2 试验材料与方法 | 第21页 |
2.2.1 试验材料与试剂 | 第21页 |
2.2.2 仪器设备 | 第21页 |
2.3 试验方法 | 第21-23页 |
2.3.1 氧化石墨烯的制备 | 第21-22页 |
2.3.2 金纳米棒的制备 | 第22页 |
2.3.3 石墨烯-金纳米棒复合物的制备 | 第22页 |
2.3.4 基于石墨烯-金纳米棒纳米复合物的传感器构建 | 第22页 |
2.3.5 基于石墨烯-金纳米棒的电化学传感器对甲基对硫磷的响应分析 | 第22-23页 |
2.4 结果与讨论 | 第23-30页 |
2.4.1 氧化石墨烯-金纳米棒以及石墨烯-金纳米棒的合成表征 | 第23-24页 |
2.4.2 传感器的电学性能表征 | 第24页 |
2.4.3 石墨烯-金纳米棒催化剂对甲基对硫磷电催化还原性能比较 | 第24-26页 |
2.4.4 修饰电极的活性面积比较 | 第26页 |
2.4.5 传感器检测甲基对硫磷的条件优化 | 第26-28页 |
2.4.6 传感器检测甲基对硫磷的性能评价 | 第28-29页 |
2.4.7 传感器稳定性、重复性及抗干扰性能研究 | 第29-30页 |
2.4.8 传感器在实际样品中检测甲基对硫磷的可行性研究 | 第30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30-31页 |
第三章 基于电化学共还原态氧化石墨烯-富勒烯的传感器对双酚S快速电化学分析 | 第31-41页 |
3.1 引言 | 第31-32页 |
3.2 试验试剂材料与方法 | 第32页 |
3.2.1 试验试剂和材料 | 第32页 |
3.2.2 试验所用仪器 | 第32页 |
3.3 试验方法 | 第32-33页 |
3.3.1 氧化石墨烯-富勒烯纳米复合物的制备 | 第32页 |
3.3.2 电化学共还原态氧化石墨烯-富勒烯复合物的制备 | 第32-33页 |
3.3.3 传感器对不同浓度双酚S的响应分析 | 第33页 |
3.4 结果与讨论 | 第33-40页 |
3.4.1 氧化石墨烯-富勒烯以及电化学共还原态氧化石墨烯-富勒烯的合成表征 | 第33-35页 |
3.4.2 氧化石墨烯-富勒烯的电化学还原过程研究 | 第35-36页 |
3.4.3 传感器导电性和催化性能研究 | 第36-37页 |
3.4.4 传感器对不同浓度双酚S的响应分析评价 | 第37-38页 |
3.4.5 传感器选择性、稳定性以及重现性研究 | 第38-40页 |
3.4.6 传感器在实际样品中对双酚S的检测分析 | 第40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40-41页 |
第四章 三维硫化镍/镍催化剂在食品废水再利用中的应用 | 第41-51页 |
4.1 引言 | 第41页 |
4.2 试验试剂材料与仪器 | 第41页 |
4.2.1 试验试剂和材料 | 第41页 |
4.2.2 试验所用仪器 | 第41页 |
4.3 试验方法 | 第41-43页 |
4.3.1 三维硫化镍/镍泡沫催化剂制备 | 第41-42页 |
4.3.2 铂炭和二氧化钌修饰电极制备 | 第42页 |
4.3.3 催化剂电催化产氢产氧性能研究 | 第42-43页 |
4.4 结果与讨论 | 第43-50页 |
4.4.1 硫化镍/镍电极的合成表征 | 第43-46页 |
4.4.2 硫化镍/镍电极的催化产氢性能研究 | 第46-47页 |
4.4.3 硫化镍/镍电极的催化产氧性能研究 | 第47-48页 |
4.4.4 硫化镍催化剂生长厚度对析氢析氧催化活性和稳定性的影响研究 | 第48-49页 |
4.4.5 硫化镍/镍电极在食品强碱性废水中的全电解性能研究 | 第49-50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50-51页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第51-52页 |
5.1 结论 | 第51页 |
5.2 创新点 | 第51页 |
5.3 展望 | 第51-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56页 |
致谢 | 第56-57页 |
作者简介 | 第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