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6-8页 |
Abstract | 第8-10页 |
缩略词一览表 | 第11-12页 |
前言 | 第12-14页 |
第一部分:骨痹合剂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成本效果分析研究 | 第14-30页 |
1.病例来源及分组 | 第15页 |
2.病例选择 | 第15-17页 |
2.1 诊断标准 | 第15-16页 |
2.2 病例纳入标准 | 第16页 |
2.3 病例排除标准 | 第16页 |
2.4 剔出病例标准 | 第16页 |
2.5 退出(脱落)标准 | 第16-17页 |
2.6 终止试验标准 | 第17页 |
3 研究方法 | 第17-20页 |
3.1 治疗方法 | 第17页 |
3.2 主要观测指标及疗效评定 | 第17-19页 |
3.3 成本的确定 | 第19页 |
3.4 统计学处理 | 第19-20页 |
4 一般资料对比 | 第20-21页 |
4.1 骨痹合剂与双醋瑞因治疗KOA的基线资料对比分析 | 第20页 |
4.2 研究对象的一般资料对比 | 第20-21页 |
4.3 治疗前各项评分情况对比 | 第21页 |
5 研究结果 | 第21-25页 |
5.1 骨痹合剂组在研究不同节点三项指标得分情况对比 | 第21页 |
5.2 双醋瑞因组在研究各节点各指标评分情况对比 | 第21-22页 |
5.3 骨痹合剂组与双醋瑞因组在治疗后各节点各指标评分情况对比 | 第22页 |
5.4 骨痹合剂组和双醋瑞因组在治疗后各节点临床疗效方面的对比 | 第22-23页 |
5.5 安全性指标观察 | 第23-24页 |
5.6 成本效果分析 | 第24页 |
5.7 敏感度分析 | 第24-25页 |
6 小结 | 第25页 |
7 讨论 | 第25-29页 |
7.1 骨痹合剂的组方特点 | 第26-27页 |
7.2 本研究的目的 | 第27页 |
7.3 研究结果分析 | 第27-28页 |
7.4 本研究的创新点 | 第28页 |
7.5 本研究存在的局限与展望 | 第28-29页 |
7.6 展望 | 第29页 |
8 结论 | 第29-30页 |
第二部分:骨痹合剂对大鼠膝骨性关节炎模型TIMP-1、VEGF表达的影响 | 第30-44页 |
1 实验材料与研究方法 | 第31-35页 |
1.1 实验动物与方法 | 第31页 |
1.2 实验药品及试剂 | 第31-32页 |
1.3 实验器械 | 第32-33页 |
1.4 实验动物模型的建立 | 第33页 |
1.5 标本制备 | 第33-34页 |
1.6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 | 第34-35页 |
1.7 阳性结果判定方法: | 第35页 |
2 统计学处理 | 第35-36页 |
3 结果 | 第36-41页 |
3.1 六月龄各组大鼠膝关节组织TIMP-1 阳性表达结果 | 第36-37页 |
3.2 九月龄各组大鼠膝关节组织TIMP-1 阳性表达结果 | 第37-39页 |
3.3 六月龄各组大鼠膝关节组织VEGF阳性表达结果 | 第39-40页 |
3.4 九月龄各组大鼠膝关节组织VEGF阳性表达结果 | 第40-41页 |
4 讨论 | 第41-44页 |
4.1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与TIMP-1 的关系 | 第41-42页 |
4.2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与VEGF的关系 | 第42-43页 |
4.3 中医药对膝骨关节炎TIMP-1、VEGF表达的影响 | 第43-44页 |
4.4 骨痹合剂对膝关节炎TIMP-1、VEGF表达的影响 | 第44页 |
5 结论 | 第44页 |
参考文献 | 第44-48页 |
文献综述 | 第48-53页 |
参考文献 | 第52-53页 |
附录 | 第53-56页 |
附表 1 | 第56-57页 |
附表 2 | 第57-58页 |
附表 3 | 第58-59页 |
附表 4 | 第59页 |
附表 5 | 第59-61页 |
附表 6 | 第61-62页 |
附表 7 | 第62-63页 |
附表 8 | 第63-64页 |
附表 9 | 第64-65页 |
致谢 | 第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