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绪论 | 第17-27页 |
一、选题背景及选题意义 | 第17-19页 |
(一) 选题背景 | 第17-18页 |
(二) 选题意义 | 第18-19页 |
二、研究综述 | 第19-24页 |
(一) 国内研究综述 | 第19-22页 |
(二) 国外研究综述 | 第22-24页 |
三、主要内容及研究方法 | 第24-27页 |
(一) 主要内容 | 第24-25页 |
(二) 研究方法 | 第25-27页 |
第一章 志愿服务与志愿组织概述 | 第27-33页 |
第一节 相关概念 | 第27-31页 |
一、志愿者的概念 | 第27-28页 |
二、志愿组织与慈善组织的概念 | 第28-29页 |
三、非营利组织与非政府组织的概念 | 第29页 |
四、官办志愿组织的概念 | 第29-30页 |
五、草根志愿组织的概念 | 第30-31页 |
第二节 志愿服务的意义及志愿组织的分类 | 第31-33页 |
一、志愿服务的意义 | 第31页 |
二、志愿组织的分类 | 第31-33页 |
第二章 广东省及乳源瑶族自治县志愿服务发展概述 | 第33-46页 |
第一节 广东省志愿服务发展的特点 | 第33-36页 |
一、融合岭南文化推进志愿服务本土化 | 第33-34页 |
二、结合港澳资推动志愿服务多样化 | 第34-35页 |
三、合作交流促进志愿服务国际化 | 第35-36页 |
第二节 乳源瑶族自治县概况 | 第36-37页 |
一、地理及经济概述 | 第36页 |
二、人文环境概况 | 第36-37页 |
第三节 乳源瑶族自治县志愿组织发展的现状 | 第37-42页 |
一、乳源主要的志愿组织 | 第37-40页 |
二、志愿组织主要服务领域 | 第40页 |
三、志愿服务活动时间及频率 | 第40-41页 |
四、志愿服务活动的效果 | 第41-42页 |
第四节 乳源县志愿组织发展的特点 | 第42-46页 |
一、组织成员构成多元化 | 第42-43页 |
二、志愿服务开展途径网络化 | 第43-44页 |
三、专业性志愿服务比例小 | 第44页 |
四、志愿组织类型多样化 | 第44-46页 |
第三章 广东乳源瑶族自治县志愿组织发展困境 | 第46-60页 |
第一节 志愿组织资源不足 | 第46-49页 |
一、志愿组织开展项目资金不足 | 第46-47页 |
二、志愿者基数小、流动性大 | 第47-48页 |
三、志愿组织管理型人才缺失 | 第48-49页 |
第二节 志愿组织自身管理水平亟待提升 | 第49-52页 |
一、志愿组织对志愿者的培训不足 | 第49-50页 |
二、针对志愿者的考核形式单一 | 第50页 |
三、志愿组织运转透明度低 | 第50-51页 |
四、较少关注志愿者的权益保障 | 第51-52页 |
五、志愿服务项目缺乏可持续性 | 第52页 |
第三节 志愿组织与政府的关系定位不明 | 第52-55页 |
一、“官办”志愿组织过分依靠政府,自主性不强 | 第53-54页 |
二、政府对“草根”志愿组织的扶持力度不够 | 第54-55页 |
三、非注册志愿者参与志愿活动带有非自愿性 | 第55页 |
第四节 志愿组织与社会适应程度低 | 第55-60页 |
一、志愿组织利用本土优势能力不足 | 第55-56页 |
二、志愿服务未能充分体现当地社会需求 | 第56-58页 |
三、志愿组织缺乏对外的自我营销思维 | 第58-60页 |
第四章 广东少数民族地区志愿组织良性发展的路径选择 | 第60-70页 |
第一节 志愿组织制度规范化 | 第60-62页 |
一、强化组织培训常态化建设 | 第60-61页 |
二、完善组织考核评估制度 | 第61-62页 |
第二节 志愿服务推广渠道多面化 | 第62-64页 |
一、合理利用民族地区学校资源 | 第62-63页 |
二、坚持志愿服务社区化发展 | 第63-64页 |
第三节 志愿组织运转透明化 | 第64-66页 |
一、提高资金使用透明度 | 第64-65页 |
二、强化政府监管责任 | 第65页 |
三、拓宽信息公开渠道 | 第65-66页 |
第四节 志愿组织外部合作方式创新化 | 第66-70页 |
一、创新与政府合作方式 | 第66-68页 |
二、构建社会协同机制 | 第68-70页 |
结论 | 第70-71页 |
参考文献 | 第71-75页 |
附录一 | 第75-78页 |
附录二 | 第78-79页 |
附录三 | 第79-83页 |
致谢 | 第83-84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8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