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昆仑早古生代岩浆弧大同岩体钾玄质与埃达克质岩石的成因及研究意义
中文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3页 |
1.1 研究背景和选题依据 | 第10-11页 |
1.2 研究现状与文献综述 | 第11-12页 |
1.3 研究依托项目以及工作量 | 第12-13页 |
第2章 区域地质概况 | 第13-20页 |
2.1 大地构造概况 | 第13-14页 |
2.2 区域地层及岩浆岩 | 第14-20页 |
2.2.1 地层 | 第16-18页 |
2.2.2 岩浆岩 | 第18-20页 |
第3章 大同岩体岩体地质及岩相学特征 | 第20-23页 |
3.1 岩体地质 | 第20-21页 |
3.2 岩石学特征 | 第21-23页 |
第4章 大同岩体地球化学特征 | 第23-37页 |
4.1 分析测试方法 | 第23页 |
4.2 主、微量元素 | 第23-29页 |
4.3 锆石Hf同位素 | 第29-34页 |
4.4 全岩Sr-Nd同位素 | 第34-37页 |
第5章 大同岩体的年代学特征 | 第37-47页 |
5.1 测试方法 | 第37页 |
5.2 锆石U-Pb定年结果 | 第37-47页 |
第6章 大同岩体的成因及研究意义 | 第47-55页 |
6.1 钾玄质和埃达克质岩石的研究现状简述 | 第47-48页 |
6.2 钾玄质和埃达克质岩石的形成时代 | 第48页 |
6.3 埃达克质岩石的成因 | 第48-51页 |
6.4 钾玄质岩石的成因 | 第51-52页 |
6.5 钾玄质和埃达克质岩石的成因联系 | 第52-53页 |
6.6 原特提斯洋的演化 | 第53-55页 |
结论 | 第55-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63页 |
作者简介及科研成果 | 第63-64页 |
致谢 | 第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