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引言 | 第8-10页 |
第一节 研究对象 | 第8页 |
第二节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8-9页 |
第三节 研究的现状 | 第9-10页 |
第一章 关于丑的认识 | 第10-14页 |
第一节 词源学视野下的丑 | 第10页 |
第二节 西方对于丑的论证和西方审丑意识 | 第10-12页 |
第三节 中国对于丑的认识 | 第12-14页 |
第二章 钟馗来源及历代形象 | 第14-18页 |
第一节 钟馗起源猜想 | 第14-16页 |
一、巫师说 | 第15页 |
二、驱魔椎说 | 第15页 |
三、门神说 | 第15-16页 |
四、魁星说 | 第16页 |
五、葵草说 | 第16页 |
第二节 历代钟馗形象简述 | 第16-18页 |
一、文献中的钟馗形象 | 第16-17页 |
二、画中的钟馗形象 | 第17-18页 |
第三章 中国审丑意识变迁与钟馗形象的变化 | 第18-24页 |
第一节 先秦至魏晋南北朝时期 | 第18-19页 |
第二节 隋唐至宋元时期 | 第19-21页 |
第三节 明清时期 | 第21-24页 |
第四章 结论 | 第24-25页 |
参考文献 | 第25-26页 |
致谢 | 第2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