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互联网金融背景下的商业银行创新研究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5页 |
1.1 研究背景及选题意义 | 第10-11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0页 |
1.1.2 选题意义 | 第10-11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1.3 研究目标和方法 | 第13-14页 |
1.4 创新之处 | 第14-15页 |
第2章 互联网金融与银行创新的理论基础 | 第15-19页 |
2.1 互联网金融的概念界定 | 第15页 |
2.2 网络金融组织理论 | 第15-16页 |
2.3 长尾理论 | 第16-17页 |
2.4 金融创新理论 | 第17-19页 |
第3章 互联网金融发展状况分析 | 第19-34页 |
3.1 国内互联网金融发展状况 | 第19-26页 |
3.1.1 互联网金融的发展阶段 | 第19页 |
3.1.2 互联网金融的典型模式 | 第19-23页 |
3.1.3 互联网企业涉足金融领域 | 第23-24页 |
3.1.4 商业银行布局互联网金融 | 第24-26页 |
3.2 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的影响分析 | 第26-34页 |
3.2.1 商业银行面临的冲击分析 | 第26-29页 |
3.2.2 商业银行面临的机遇分析 | 第29-32页 |
3.2.3 互联网金融中商业银行风险的新特征 | 第32-34页 |
第4章 国外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创新的启示 | 第34-42页 |
4.1 国外网络银行发展特征分析 | 第35-36页 |
4.1.1 网络银行发展区域差异大 | 第35页 |
4.1.2 网络银行特点大同小异 | 第35-36页 |
4.2 国外互联网融资平台分析 | 第36-37页 |
4.2.1 P2P网贷越走越深 | 第36-37页 |
4.2.2 众筹融资越走越广 | 第37页 |
4.3 国外互联网理财规划服务分析 | 第37-38页 |
4.3.1 网络理财不够活跃 | 第37-38页 |
4.3.2 网络理财种类多样 | 第38页 |
4.4 国外信息技术应用水平分析 | 第38-40页 |
4.4.1 信息技术更新速度快 | 第38-39页 |
4.4.2 大数据应用受到重视 | 第39-40页 |
4.5 给我国商业银行的启示 | 第40-42页 |
4.5.1 优质的信用和完善的体制是前提 | 第40页 |
4.5.2 清晰的定位和专业的服务是关键 | 第40页 |
4.5.3 先进的技术和开放的资源是保障 | 第40-42页 |
第5章 我国商业银行应对互联网金融的创新策略 | 第42-55页 |
5.1 商业银行产品策略创新 | 第42-45页 |
5.1.1 开发多功能理财产品 | 第42-43页 |
5.1.2 设计链条化信贷产品 | 第43-44页 |
5.1.3 定制个性化电子产品 | 第44-45页 |
5.2 商业银行渠道策略创新 | 第45-47页 |
5.2.1 服务渠道多维化 | 第45-46页 |
5.2.2 营销渠道升值化 | 第46-47页 |
5.3 商业银行平台策略创新 | 第47-49页 |
5.3.1 搭建生态化社交平台 | 第47-48页 |
5.3.2 扩展高效化商务平台 | 第48-49页 |
5.4 商业银行技术策略创新 | 第49-53页 |
5.4.1 整合专业化交易数据 | 第49-50页 |
5.4.2 打造全方位智慧银行 | 第50-51页 |
5.4.3 突破智能化移动支付 | 第51-53页 |
5.5 商业银行风险管理创新 | 第53-55页 |
5.5.1 打造风险管理综合系统防范信用风险 | 第53页 |
5.5.2 提高信息科技水平应对技术风险 | 第53-54页 |
5.5.3 强化内部控制预防操作风险 | 第54-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57页 |
在学期间发表的科研成果 | 第57-58页 |
后记 | 第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