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财政、金融论文--保险论文--中国保险业论文--保险组织论文

金融危机背景下我国保险公司逆周期监管研究

中文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9页
目录第10-15页
插图索引第15-17页
附表索引第17-18页
1 导论第18-26页
    1.1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第18-20页
        1.1.1 研究背景第18-19页
        1.1.2 研究意义第19-20页
    1.2 研究内容第20-22页
    1.3 技术路线图与研究方法第22-24页
        1.3.1 技术路线图第22-24页
        1.3.2 主要研究方法第24页
    1.4 可能的创新与不足第24-26页
2 文献综述第26-45页
    2.1 逆周期监管的理论研究现状与最新进展第26-31页
        2.1.1 顺周期性的表现第26页
        2.1.2 顺周期性的产生根源第26-28页
        2.1.3 逆周期监管工具第28-30页
        2.1.4 宏观审慎指标第30页
        2.1.5 公允价值会计准则改革第30-31页
    2.2 保险公司的周期性第31-33页
        2.2.1 保险公司自有周期第31-32页
        2.2.2 保险公司顺周期性第32-33页
    2.3 投资业务风险的相关文献综述第33-38页
        2.3.1 投资风险分类第33-34页
        2.3.2 投资业务风险度量模型第34-38页
    2.4 保险公司预警第38-41页
        2.4.1 保险公司预警的警义第38-40页
        2.4.2 预警方法第40-41页
    2.5 全面风险管理的文献综述第41-45页
        2.5.1 全面风险管理的定义及发展第41-42页
        2.5.2 保险公司全面风险管理第42-45页
3 金融危机及其对我国保险公司监管的反思第45-60页
    3.1 金融危机爆发的原因第45-51页
        3.1.1 金融危机的发生原理和演进过程第45-50页
        3.1.2 金融危机爆发的内在机理第50-51页
    3.2 金融危机背景下我国保险公司面临的挑战第51-59页
        3.2.1 承保业务需求锐减第52-55页
        3.2.2 投资业务损失惨重第55-59页
    3.3 金融危机对我国保险公司监管的反思第59-60页
4 逆周期监管的基础——保险公司顺周期性分析第60-74页
    4.1 保险公司顺周期性形成机制的定性分析第60-63页
        4.1.1 承保业务的顺周期性第60-61页
        4.1.2 投资业务的顺周期性第61页
        4.1.3 准备金计提的顺周期性第61-62页
        4.1.4 动态财务分析工具的顺周期性第62页
        4.1.5 公允价值会计准则的顺周期性第62-63页
        4.1.6 偿付能力监管的顺周期性第63页
        4.1.7 薪酬激励机制的顺周期性第63页
    4.2 保险公司整体视角下顺周期性的实证分析第63-68页
        4.2.1 数据来源与变量选择第63-65页
        4.2.2 自变量的预期影响方向第65页
        4.2.3 实证模型第65-67页
        4.2.4 结果分析第67-68页
        4.2.5 结论第68页
    4.3 保险公司投资业务顺周期性分析第68-74页
        4.3.1 模型与方法第69-70页
        4.3.2 实证分析第70-73页
        4.3.3 结论第73-74页
5 逆周期监管的工具——保险公司预警机制分析第74-83页
    5.1 指标选取与方法第74-76页
        5.1.1 预警指标选取第74-76页
        5.1.2 预警方法第76页
    5.2 保险公司系统性风险预警第76-79页
        5.2.1 样本选取与数据说明第76-77页
        5.2.2 预警模型的构建第77-79页
        5.2.3 结论第79页
    5.3 保险公司投资业务系统性风险预警第79-83页
        5.3.1 样本选取与数据说明第80-81页
        5.3.2 基金行业系统性风险预警模型的构建第81-82页
        5.3.3 结论第82-83页
6 我国保险公司逆周期监管体系构建研究第83-103页
    6.1 国外保险公司监管体系介绍第83-85页
    6.2 国内保险公司监管体系介绍第85-86页
        6.2.1 我国保险公司偿付能力监督发展历程第85-86页
        6.2.2 现阶段保险公司偿付能力监管制度第86页
    6.3 偿付能力监管发展方向第86-87页
    6.4 我国目前监管体系存在问题第87-91页
        6.4.1 技术类缺陷第88-89页
        6.4.2 理念类缺陷第89-91页
    6.5 完善我国保险公司监管体系的建议第91-92页
    6.6 保险公司投资业务监管体系借鉴研究第92-103页
        6.6.1 分析主体选择第93页
        6.6.2 投资业务风险分析第93-95页
        6.6.3 国外基金监管体系分析第95-99页
        6.6.4 保险公司投资业务监管分析第99-101页
        6.6.5 对保险公司投资业务监管体系的启示第101-103页
7 保险公司全面风险管理研究第103-136页
    7.1 全面风险管理的研究背景及意义第103-104页
    7.2 全面风险管理概述第104-109页
        7.2.1 全面风险管理的内涵与特征第104-105页
        7.2.2 全面风险管理原则第105-106页
        7.2.3 全面风险管理的框架第106-109页
    7.3 基于ERM的我国保险企业风险管理现状分析第109-118页
        7.3.1 我国保险企业的发展特点及风险表现第109-115页
        7.3.2 基于ERM的我国保险企业风险管理现状分析第115-117页
        7.3.3 推行全面风险管理的必要性第117-118页
    7.4 我国保险企业全面风险管理研究第118-135页
        7.4.1 全面风险管理框架第118-119页
        7.4.2 全面风险管理流程第119-130页
        7.4.3 全而风险管理支持系统第130-135页
    7.5 结论第135-136页
8 涵盖保险公司的宏观审慎监管框架构建研究第136-146页
    8.1 宏观审慎监管的含义第136-139页
        8.1.1 微观审慎监管第136-137页
        8.1.2 宏观审慎监管第137-138页
        8.1.3 我国宏观审慎监管的特点第138-139页
    8.2 我国宏观审慎监管框架构建第139-146页
        8.2.1 监管对象第139页
        8.2.2 监管机构的组织架构第139-142页
        8.2.3 针对不同金融机构的监管重点第142-146页
结论与政策建议第146-148页
参考文献第148-159页
致谢第159页

论文共15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我国地震指数保险定价研究及模式选择
下一篇:中国巨灾保障基金运作模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