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21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1-12页 |
1.2 选题意义 | 第12-13页 |
1.3 文献综述 | 第13-19页 |
1.3.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3-16页 |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6-19页 |
1.4 技术路线及研究方法 | 第19-21页 |
1.4.1 技术路线 | 第19页 |
1.4.2 研究方法 | 第19-21页 |
第2章 流动人口管理理论分析 | 第21-30页 |
2.1 相关概念界定 | 第21-24页 |
2.1.1 流动人口内涵及其界定 | 第21-22页 |
2.1.2 相关概念辨析 | 第22-23页 |
2.1.3 流动人口管理及流动人口管理体制 | 第23-24页 |
2.2 流动人口管理理论分析 | 第24-30页 |
2.2.1 新公共管理理论 | 第24-25页 |
2.2.2 治理与善治理论 | 第25-26页 |
2.2.3 公共选择理论 | 第26-27页 |
2.2.4 城市人口承载力理论 | 第27-28页 |
2.2.5 韦伯组织理论 | 第28-30页 |
第3章 北京市流动人口管理的现状分析 | 第30-46页 |
3.1 北京市流动人口现状分析 | 第30-37页 |
3.1.1 北京市流动人口总体规模及历年来变化情况 | 第30-31页 |
3.1.2 北京市流动人口年龄结构 | 第31-32页 |
3.1.3 北京市流动人口文化水平情况 | 第32-33页 |
3.1.4 北京市流动人口职业分布 | 第33-35页 |
3.1.5 北京市流动人口居住形式 | 第35-36页 |
3.1.6 北京市流动人口区域分布 | 第36-37页 |
3.2 北京市流动人口管理体制分析 | 第37-46页 |
3.2.1 管理机构分析 | 第37-38页 |
3.2.2 管理制度体系分析 | 第38-40页 |
3.2.3 管理实践模式分析 | 第40-43页 |
3.2.4 运行效果分析 | 第43-46页 |
第4章 北京市流动人口管理困境和问题以及原因分析 | 第46-58页 |
4.1 流动人口管理面临的挑战 | 第46-50页 |
4.1.1 北京市流动人口规模巨大且人口区域分布不均 | 第46-47页 |
4.1.2 城乡结合部地区治安形势严峻 | 第47-48页 |
4.1.3 管理成本高、效率低 | 第48-49页 |
4.1.4 流动人口“底数不清、情况不明” | 第49页 |
4.1.5 主城区群租房安全隐患 | 第49-50页 |
4.1.6 服务缺失、公共服务功能弱化 | 第50页 |
4.2 北京市现行流动人口管理体制的局限性 | 第50-53页 |
4.2.1 实际人口压力与人口流动大趋势之间的矛盾 | 第50-52页 |
4.2.2 对管理的需求与现行管理体制弱化存在矛盾 | 第52-53页 |
4.3 引起北京市流动人口管理问题的原因 | 第53-58页 |
4.3.1 管理理念上的不足 | 第53-54页 |
4.3.2 宏观政策与先天历史遗留原因 | 第54-55页 |
4.3.3 管理不善造成的问题 | 第55-57页 |
4.3.4 流动人口自身原因 | 第57-58页 |
第5章 完善北京市流动人口管理体制的对策思考 | 第58-73页 |
5.1 国外人口流动管理实践及其经验借鉴 | 第58-60页 |
5.1.1 国外对人口流动管理的实践模式及其特点 | 第58-60页 |
5.1.2 国外对人口流动管理的经验借鉴 | 第60页 |
5.2 国内城市流动人口管理经验借鉴 | 第60-64页 |
5.2.1 国内城市流动人口管理体制介绍 | 第60-64页 |
5.2.2 国内城市流动人口管理体制经验借鉴 | 第64页 |
5.3 完善北京市流动人口管理体制的政策建议 | 第64-73页 |
5.3.1 深化对流动人口问题的认识与研究 | 第64-65页 |
5.3.2 坚持以人为本的服务性理念 | 第65-66页 |
5.3.3 采取属地化、一体化管理机构设置 | 第66-67页 |
5.3.4 提高基层管理人员的素质和能力,夯实基层管理基础 | 第67-68页 |
5.3.5 提高流动人口自主管理能力 | 第68-69页 |
5.3.6 合理配置权限、建立社区参与机制 | 第69-70页 |
5.3.7 强化法规制度保障 | 第70-71页 |
5.3.8 监督并落实“属地化”、“一体化”管理体制 | 第71-73页 |
致谢 | 第73-74页 |
参考文献 | 第74-80页 |
附录 | 第8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