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8页 |
Abstract | 第8-15页 |
英文缩略表 | 第15-1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6-31页 |
·果胶类物质的组成和结构 | 第16-17页 |
·果胶的生物学功能 | 第17-18页 |
·提供能量 | 第17页 |
·影响碳水化合物代谢 | 第17页 |
·影响脂肪代谢 | 第17-18页 |
·影响其他营养素代谢 | 第18页 |
·果胶在动物营养中的作用 | 第18页 |
·在单胃动物营养中的作用 | 第18页 |
·在反刍动物营养中的作用 | 第18页 |
·果胶酶 | 第18-29页 |
·降解果胶类物质的相关酶类及简介 | 第18-20页 |
·果胶酶的分类 | 第20-24页 |
·果胶酶的性质 | 第24-26页 |
·果胶酶的应用 | 第26-29页 |
·瘤胃简介 | 第29-30页 |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30-31页 |
第二章 小尾寒羊瘤胃环境中果胶酶基因多样性分析 | 第31-57页 |
·实验材料 | 第31-32页 |
·瘤胃材料 | 第31页 |
·菌株,载体,工具酶,试剂 | 第31页 |
·引物合成和核酸测序 | 第31页 |
·溶液 | 第31页 |
·培养基 | 第31-32页 |
·主要仪器 | 第32页 |
·实验方法 | 第32-39页 |
·小尾寒羊瘤胃液果胶酶的酶活力变化趋势的测定 | 第32页 |
·小尾寒羊瘤胃微生物宏基因组 DNA 的提取和纯化 | 第32-33页 |
·各家族果胶酶简并引物的设计 | 第33页 |
·各家族果胶酶简并引物的验证 | 第33-36页 |
·瘤胃内果胶酶基因片段的连接转化和序列初步分析 | 第36-37页 |
·瘤胃内果胶酶基因片段的扩增及文库的构建 | 第37-38页 |
·瘤胃内果胶酶基因片段的测序及多样性分析 | 第38-39页 |
·瘤胃内三个果胶酶家族之间多样性比较 | 第39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39-54页 |
·小尾寒羊瘤胃液果胶酶的酶活力变化趋势 | 第39-40页 |
·瘤胃微生物宏基因组 DNA 的提取和纯化 | 第40页 |
·各家族果胶酶基因简并引物的设计与验证 | 第40-42页 |
·各家族果胶酶基因序列的初步评估 | 第42-43页 |
·各家族果胶酶基因片段文库的构建 | 第43-44页 |
·瘤胃果胶酶基因多样性的分析 | 第44-52页 |
·瘤胃内三个果胶酶家族之间多样性比较结果 | 第52-54页 |
·讨论 | 第54-56页 |
本章小结 | 第56-57页 |
第三章 直接从瘤胃微生物中克隆果胶酶基因全长 | 第57-78页 |
·实验材料 | 第57页 |
·宏基因组 DNA | 第57页 |
·菌株,载体,工具酶,试剂 | 第57页 |
·引物合成及 DNA 测序 | 第57页 |
·常用溶液 | 第57页 |
·培养基 | 第57页 |
·主要仪器 | 第57页 |
·实验方法 | 第57-63页 |
·目标基因序列的选择 | 第57-58页 |
·宏基因组中果胶酶全长序列的扩增 | 第58-59页 |
·宏转录组中果胶酶基因的扩增 | 第59-63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63-75页 |
·瘤胃宏基因组中目标基因序列的选择 | 第63-64页 |
·宏基因组 DNA 中果胶酶全长序列的扩增 | 第64-73页 |
·瘤胃宏转录组中果胶酶基因的扩增 | 第73-75页 |
·讨论 | 第75-77页 |
本章小结 | 第77-78页 |
第四章 瘤胃中两个果胶酶基因的异源表达与性质分析 | 第78-88页 |
·实验材料 | 第78-79页 |
·菌株和质粒 | 第78页 |
·引物合成及 DNA 测序 | 第78页 |
·试剂盒、工具酶和生化试剂 | 第78页 |
·主要仪器 | 第78页 |
·培养基 | 第78页 |
·常用溶液 | 第78-79页 |
·实验方法 | 第79-83页 |
·原核表达载体 pET-22b(+)-A125 和 pET-22b(+)-D1 的构建 | 第79-81页 |
·重组酶的纯化及性质测定 | 第81-82页 |
·重组酶的酶活测定 | 第82-83页 |
·重组酶的性质测定 | 第83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83-86页 |
·重组酶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与纯化 | 第83-84页 |
·重组酶酶学性质的测定 | 第84-86页 |
·讨论 | 第86-87页 |
本章小结 | 第87-88页 |
第五章 具有应用潜力的新颖果胶酶的克隆和异源表达及性质分析 | 第88-137页 |
第一节 来源于Penicillium sp. CGMCC 1669和Klebsiella sp. Y1的两个多聚半乳糖醛酸酶 | 第88-117页 |
·实验材料 | 第88-89页 |
·菌株和质粒 | 第88页 |
·引物合成与测序 | 第88页 |
·试剂盒、工具酶和试剂 | 第88页 |
·主要仪器 | 第88页 |
·培养基配制 | 第88-89页 |
·实验方法 | 第89-100页 |
·来源于 Penicillium sp. CGMCC 1669 和 Klebsiella sp. Y1 的多聚半乳糖醛酸酶基因 pg Ⅰ 和 pg Ⅱ 的克隆 | 第89-90页 |
·重组表达载体 pPIC9-pg Ⅰ 和 pPET-22b(+)-pg Ⅱ 的构建 | 第90-93页 |
·pPIC9-pg Ⅰ 和 pPET-22b(+)-pg Ⅱ 在表达宿主中的表达 | 第93-96页 |
·重组多聚半乳糖醛酸酶 PG Ⅰ 和 PG Ⅱ 的纯化 | 第96-97页 |
·重组多聚半乳糖醛酸酶 PG Ⅰ 和 PG Ⅱ 的酶学性质分析 | 第97-100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100-115页 |
·重组多聚半乳糖醛酸酶的全长克隆 | 第100-105页 |
·重组多聚半乳糖醛酸酶的异源表达和纯化 | 第105-107页 |
·重组多聚半乳糖醛酸酶的酶学性质研究 | 第107-115页 |
·讨论 | 第115-117页 |
第二节 来源于 Streptomyces sp. S27、Klebsiella sp. Y1 和 Xanthomonas campestris ACCC 10048 的三个果胶酸裂解酶 | 第117-136页 |
·实验材料 | 第117页 |
·菌株和质粒 | 第117页 |
·引物合成与测序 | 第117页 |
·试剂盒、工具酶和试剂 | 第117页 |
·主要仪器 | 第117页 |
·培养基配制 | 第117页 |
·实验方法 | 第117-121页 |
·分别来源于 Streptomyces sp. S27、 Klebsiella sp. Y1 和 Xanthomonas campestris ACCC 10048 的果胶酸裂解酶基因 str、kl 和 xan 的克隆 | 第117-118页 |
·重组表达载体 pPET-22b(+)-str、pPET-22b(+)-kl 和 pPET-22b(+)-xan 的构建 | 第118-119页 |
·pPET-22b(+)-str、pPET-22b(+)-kl 和 pPET-22b(+)-xan 在宿主中的表达 | 第119页 |
·三个重组酶的纯化 | 第119页 |
·重组果胶酸裂解酶 STR,KL,XAN 的酶学性质分析 | 第119-121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121-134页 |
·果胶酸裂解酶的全长克隆 | 第121-126页 |
·三个重组果胶酸裂解酶在大肠杆菌中异源表达和纯化 | 第126-127页 |
·重组果胶酸裂解酶的酶学性质研究 | 第127-134页 |
·讨论 | 第134-136页 |
本章小结 | 第136-137页 |
第六章 全文结论 | 第137-138页 |
参考文献 | 第138-149页 |
致谢 | 第149-150页 |
作者简历 | 第150-15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