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1 绪论 | 第11-23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1-12页 |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2-16页 |
1.2.1 国外研究综述 | 第12-14页 |
1.2.2 国内研究综述 | 第14-16页 |
1.3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6-18页 |
1.4 研究内容 | 第18-19页 |
1.5 研究的技术路线和方法 | 第19-20页 |
1.5.1 研究的技术路线 | 第19-20页 |
1.5.2 研究方法 | 第20页 |
1.6 研究可能的创新点及局限 | 第20-23页 |
1.6.1 可能的创新点 | 第20-21页 |
1.6.2 研究局限 | 第21-23页 |
2 基本理论基础 | 第23-27页 |
2.1 外部性理论 | 第23-24页 |
2.2 产权理论 | 第24-25页 |
2.3 政府管制理论 | 第25-27页 |
3 土地发展权下的土地用途管制 | 第27-33页 |
3.1 土地用途管制的目标 | 第27-28页 |
3.1.1 加强国家宏观调控,合理配置土地资源 | 第27页 |
3.1.2 土地利用整体效率最大化 | 第27-28页 |
3.1.3 协调“吃饭”与“建设”的矛盾 | 第28页 |
3.1.4 保护环境,实现土地的可持续利用 | 第28页 |
3.2 土地用途管制下实践的成效与问题 | 第28-30页 |
3.2.1 实施成效 | 第28-29页 |
3.2.2 存在问题 | 第29-30页 |
3.3 土地用途管制与土地发展权的联系 | 第30-33页 |
3.3.1 土地用途管制为土地发展权的创设奠定了基础 | 第30-31页 |
3.3.2 土地用途管制与土地发展权之间相互促进 | 第31页 |
3.3.3 土地用途管制与土地发展权二者具有历史递延性 | 第31-33页 |
4 开封市土地用途管制现状分析 | 第33-53页 |
4.1 区域概况 | 第33-34页 |
4.2 土地利用现状分析 | 第34-36页 |
4.2.1 土地利用现状 | 第34-35页 |
4.2.2 各土地类型土地利用现状 | 第35-36页 |
4.3 土地利用动态变化分析 | 第36-46页 |
4.3.1 土地利用动态变化 | 第36-39页 |
4.3.2 各土地利用类型动态变化 | 第39-46页 |
4.4 土地发展权与土地用途管制问题分析 | 第46-49页 |
4.4.1 土地发展权与耕地保护 | 第47页 |
4.4.2 土地发展权与建设用地扩张 | 第47-48页 |
4.4.3 土地发展权与土地利用结构优化 | 第48页 |
4.4.4 土地发展权与土地生态环境保护 | 第48-49页 |
4.5 发展权思想下解决方案的探索 | 第49-53页 |
4.5.1 加强耕地保护,解决现阶段人地矛盾 | 第49页 |
4.5.2 严格控制建设用地规模 | 第49-50页 |
4.5.3 实行动态化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合理配置土地资源 | 第50-51页 |
4.5.4 明确产权,维护农民的权益,实现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的平衡 | 第51-53页 |
5 土地发展权运作制度的设计 | 第53-61页 |
5.1 创设土地发展权的可行性分析 | 第53-54页 |
5.1.1 创设土地发展权的法律可行性分析 | 第53页 |
5.1.2 创设土地发展权的制度可行性分析 | 第53-54页 |
5.1.3 创设土地发展权的现实可行性分析 | 第54页 |
5.2 国外土地发展权运作模式借鉴 | 第54-56页 |
5.3 中国土地发展权在土地用途管制中的配置与流转 | 第56-61页 |
5.3.1 土地发展权的宏观配置 | 第57-58页 |
5.3.2 土地发展权的中观配置 | 第58页 |
5.3.3 土地发展权的微观配置 | 第58-61页 |
6 结论与展望 | 第61-63页 |
6.1 结论 | 第61-62页 |
6.2 展望 | 第62-63页 |
参考文献 | 第63-67页 |
致谢 | 第67-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