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农业经济论文--农业经济理论论文--土地经济学论文

基于能值—生态足迹模型的山西省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一章 绪论第9-18页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9-10页
        1.1.1 研究背景第9页
        1.1.2 研究意义第9-10页
    1.2 文献综述第10-15页
        1.2.1 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研究综述第10-11页
        1.2.2 生态足迹理论研究综述第11-14页
        1.2.3 能值理论研究综述第14-15页
    1.3 研究内容第15-16页
    1.4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第16-18页
        1.4.1 研究方法第16-17页
        1.4.2 技术路线第17-18页
第二章 能值—生态足迹模型构建第18-24页
    2.1 生态足迹理论第18-20页
        2.1.1 生态承载力第19页
        2.1.2 生态足迹第19-20页
    2.2 能值理论第20-21页
    2.3 能值—生态足迹模型第21-24页
第三章 山西省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动态分析第24-41页
    3.1 山西省概况及数据来源第24-27页
        3.1.1 山西省概况第24-26页
        3.1.2 数据来源第26-27页
    3.2 山西省 2000-2012年土地资源生态承载力计算与分析第27-28页
        3.2.1 山西省能值密度计算第27页
        3.2.2 山西省 2000-2012年土地资源生态承载力计算与分析第27-28页
    3.3 山西省 2000-2012年土地资源生态足迹计算与分析第28-36页
    3.4 山西省 2000-2012年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分析第36-41页
        3.4.1 人均生态赤字/盈余分析第36-38页
        3.4.2 可持续发展指数分析第38-39页
        3.4.3 生态足迹多样性指数分析第39-40页
        3.4.4 万元GDP生态足迹分析第40-41页
第四章 山西省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空间差异分析第41-48页
    4.1 山西省各地市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分析第41-44页
        4.1.1 山西省各地市基本情况第41-44页
        4.1.2 山西省各地市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分析第44页
    4.2 基于GIS的山西省各地市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空间差异分析第44-48页
第五章 山西省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预测第48-54页
    5.1 灰色预测模型介绍第48-50页
    5.2 山西省 2013-2022年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预测和分析第50-54页
第六章 山西省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对策建议第54-57页
    6.1 降低资源消耗,缓解土地资源生态压力第54-55页
        6.1.1 降低能源资源消耗第54-55页
        6.1.2 提高农业用地效率,降低生物资源消耗第55页
    6.2 加强生态建设,提高土地资源生态承载力第55页
    6.3 科学规划土地资源,增强生态系统稳定性第55-56页
    6.4 提高资源保护意识,完善土地资源保护政策第56-57页
第七章 结论和展望第57-59页
    7.1 研究结论第57-58页
    7.2 研究局限和展望第58-59页
参考文献第59-64页
致谢第64-65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第65-66页

论文共6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技术创新的我国制造业价值链攀升研究
下一篇:东盟经济共同体的建立:对于老挝的挑战与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