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所中国游泳协会游泳学校体教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现状及对策研究
|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1页 |
| 1 前言 | 第11-22页 |
| ·问题的提出 | 第11页 |
| ·研究现状 | 第11-16页 |
| ·教育对竞技体育人才培养的重要性 | 第12页 |
| ·"体教结合"的概念与内涵 | 第12-13页 |
| ·"体教结合"的形式 | 第13-14页 |
| ·"体教结合"存在的问题 | 第14-15页 |
| ·"体教结合"对于培养竞技体育人才的措施 | 第15-16页 |
| ·研究现状评述 | 第16页 |
| ·体教结合的界定 | 第16-21页 |
| ·时代背景 | 第16-18页 |
| ·体教结合的释义 | 第18-19页 |
| ·体教结合的意义 | 第19-21页 |
| ·促进竞技体育人才的全面发展 | 第19-20页 |
| ·深入发展素质教育 | 第20-21页 |
| ·体教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概念分析 | 第21-22页 |
| ·体育人才概念分析 | 第21页 |
| ·培养模式概念分析 | 第21-22页 |
| 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22-23页 |
| ·研究目的 | 第22-23页 |
| ·研究意义 | 第23页 |
| 3 研究对象与方法 | 第23-26页 |
| ·研究对象 | 第23-24页 |
| ·研究方法 | 第24-26页 |
| ·文献资料法 | 第24页 |
| ·问卷调查法 | 第24-26页 |
| ·问卷的信度 | 第24页 |
| ·效度检验 | 第24-26页 |
| ·访谈法 | 第26页 |
| ·数理统计法 | 第26页 |
| 4 研究结果与分析 | 第26-50页 |
| ·体教结合的现状 | 第26-33页 |
| ·国外体教结合的现状 | 第26-28页 |
| ·美国体教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 第26-27页 |
| ·加拿大体教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 第27页 |
| ·德国体教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 第27页 |
| ·日本体教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 第27-28页 |
| ·两所中国游泳学校体教结合办学模式 | 第28-30页 |
| ·两所中国游泳学校的办学思想 | 第30-31页 |
| ·实验中学的办学思想 | 第30页 |
| ·中国游泳学校实验中学的办学理念 | 第30-31页 |
| ·育英学校的办学思想 | 第31页 |
| ·中国游泳学校北京市育英学校的办学理念 | 第31页 |
| ·两所中国游泳学校提交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 第31-32页 |
| ·小结 | 第32-33页 |
| ·培养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 第33-50页 |
| ·学生现状 | 第33-37页 |
| ·生源情况 | 第33页 |
| ·运动员数量及年龄分布 | 第33-34页 |
| ·训练年限 | 第34-35页 |
| ·运动员等级 | 第35页 |
| ·运动员动机 | 第35-36页 |
| ·学生具有双重身份 | 第36-37页 |
| ·存在的问题 | 第37页 |
| ·教练员现状 | 第37-40页 |
| ·教练员数量、性别及年龄结构 | 第37-38页 |
| ·教练员学历、职称 | 第38-39页 |
| ·训练计划的制定依据 | 第39-40页 |
| ·存在的问题 | 第40页 |
| ·训练现状 | 第40-43页 |
| ·训练时间与训练量 | 第40-42页 |
| ·训练场地情况 | 第42-43页 |
| ·科学巡练器材情况 | 第43页 |
| ·存在的问题 | 第43页 |
| ·学习现状 | 第43-46页 |
| ·学习组织形式 | 第44页 |
| ·运动员文化学习存在的主要困难 | 第44-46页 |
| ·学习与今后发展问题 | 第46页 |
| ·存在的问题 | 第46页 |
| ·学、训效果调查 | 第46-49页 |
| ·育英学校的学训成果 | 第47-48页 |
| ·实验中学的学训成果 | 第48-49页 |
| ·家长体教结合的态度 | 第49-50页 |
| 5 对策 | 第50-52页 |
| ·加强运动队梯队建设 | 第50页 |
| ·适当扩大招生规模 | 第50-51页 |
| ·制定专门的教练员培养计划 | 第51页 |
| ·加大资金投入,改善训练条件 | 第51页 |
| ·因材施教,制定科学的培养方法 | 第51-52页 |
| ·加强研究,解决学训矛盾问题 | 第52页 |
| 6 结论与建议 | 第52-54页 |
| ·结论 | 第52-53页 |
| ·建议 | 第53-54页 |
| 致谢 | 第54-55页 |
| 参考文献 | 第55-58页 |
| 附录 | 第58-64页 |
| 个人简历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