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无线电电子学、电信技术论文--通信论文--通信理论论文--信息论论文--信道编码理论论文

LDPC码编解码方法的研究及其实现

中文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5页
第一章 绪论第9-23页
    1.1 课题背景第9-10页
    1.2 信道编码技术的发展历程第10-13页
    1.3 LDPC码的研究现状第13-19页
        1.3.1 奇偶校验矩阵的构造方法第13-15页
        1.3.2 编码算法第15-16页
        1.3.3 解码算法第16-18页
        1.3.4 性能分析方法第18-19页
    1.4 本文的主要工作与结构安排第19-23页
        1.4.1 本文的研究思路及内容第19-21页
        1.4.2 本文的结构安排第21-23页
第二章 LDPC码的理论知识第23-35页
    2.1 线性分组码第23-24页
    2.2 LDPC码的基本概念第24-28页
        2.2.1 LDPC码的定义与表示第24-25页
        2.2.2 LDPC码的几个重要概念第25-28页
    2.3 标准中常用LDPC码类型第28-34页
        2.3.1 QC-LDPC码简介第28-29页
        2.3.2 IRA-LDPC码简介第29-34页
    2.4 本章小结第34-35页
第三章 高性能LDPC码的解码方法第35-81页
    3.1 LDPC码传统的解码算法第35-43页
        3.1.1 BP解码算法第35-41页
        3.1.2 最小和解码算法第41-42页
        3.1.3 修正最小和解码算法第42-43页
    3.2 LDPC码解码的消息传递机制第43-47页
        3.2.1 TPMP与TDMP机制第43-45页
        3.2.2 两种消息传递机制的解码性能分析第45-47页
    3.3 多进制调制系统中LDPC码解码的初始化第47-68页
        3.3.1 初始LLR消息的计算方法第47-49页
        3.3.2 简化计算方法第49-52页
        3.3.3 M-QAM调制的区域划分第52-58页
        3.3.4 仿真结果与分析第58-68页
    3.4 基于LMMSE估计的修正最小和解码算法第68-80页
        3.4.1 基于LMMSE估计准则的修正模型第68-69页
        3.4.2 快速获得估计参数的方法第69-72页
        3.4.3 影响估计参数取值的有关参量第72-75页
        3.4.4 解码算法的复杂度第75-77页
        3.4.5 解码算法的解码性能第77-80页
    3.5 本章小结第80-81页
第四章 高效低时延LDPC解码器的设计第81-123页
    4.1 高效非均匀量化编码第81-93页
        4.1.1 迭代消息的数据分布第81-87页
        4.1.2 非均匀量化编码方法第87-89页
        4.1.3 仿真结果与分析第89-92页
        4.1.4 非均匀量化的实现第92-93页
    4.2 解码器总体结构设计第93-98页
        4.2.1 以非零子矩阵个数为并行度的解码器结构第94-95页
        4.2.2 以子矩阵阶数为并行度的解码器结构第95-97页
        4.2.3 分层解码器结构第97-98页
    4.3 流水线设计与低时延策略第98-109页
        4.3.1 理想流水线与消息计算更新冲突第98-101页
        4.3.2 冲突问题的解决方案第101-102页
        4.3.3 层重排序的快速算法第102-103页
        4.3.4 次序调整的快速实现算法第103-104页
        4.3.5 流水线的优化与解决方案在解码器中的实现第104-106页
        4.3.6 结果与分析第106-109页
    4.4 高效低时延LDPC码解码器的硬件设计第109-117页
        4.4.1 LDPC码解码器的硬件架构第109-112页
        4.4.2 校验节点运算单元的设计第112-114页
        4.4.3 相对位移置换网络单元的设计第114-115页
        4.4.4 奇偶校验单元的设计第115-116页
        4.4.5 多模LDPC码复用的设计第116-117页
    4.5 测试与分析第117-122页
        4.5.1 开发平台与仿真环境第117-118页
        4.5.2 硬件测试平台第118-119页
        4.5.3 结果与分析第119-122页
    4.6 本章小结第122-123页
第五章 LDPC码编码算法及校验矩阵的构造第123-153页
    5.1 快速编码算法与校验矩阵的基本结构第123-129页
        5.1.1 利用预处理后的校验矩阵的编码算法第123-125页
        5.1.2 具有特殊结构矩阵的编码算法第125-127页
        5.1.3 校验矩阵基本结构的确定第127-129页
    5.2 LDPC码校验矩阵的构造方法第129-134页
        5.2.1 传统PEG构造方法第130-131页
        5.2.2 可避免解码器中冲突问题的LDPC码的构造方法第131-134页
    5.3 具有特定约束的LDPC码的优化设计第134-140页
        5.3.1 度数分布参数的约束关系第135-138页
        5.3.2 度数分布的优化第138-140页
    5.4 仿真与分析第140-151页
        5.4.1 准双对角线结构对码性能的影响第140-143页
        5.4.2 避免解码器冲突的限制对码性能的影响第143-144页
        5.4.3 解码性能的比较第144-148页
        5.4.4 最大连续重叠非零子矩阵数比较第148-151页
    5.5 本章小结第151-153页
总结与展望第153-157页
参考文献第157-169页
致谢第169-170页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学术论文第170-171页

论文共17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地方财经类院校大学生综合能力评价与培养体系研究
下一篇:低碳经济的伦理审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