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三相PFC的新型15kW充电模块设计
| 致谢 | 第1-6页 |
| 中文摘要 | 第6-7页 |
| ABSTRACT | 第7-10页 |
| 序 | 第10-11页 |
| 1 绪论 | 第11-17页 |
| ·课题背景与意义 | 第11-12页 |
| ·应对谐波污染问题的PFC解决方案 | 第12-13页 |
| ·动力蓄电池充电技术的发展现状 | 第13-14页 |
| ·PFC技术的分类和发展 | 第14-15页 |
| ·论文的主要研究工作 | 第15-16页 |
| ·本章小结 | 第16-17页 |
| 2 主电路工作原理及数学模型 | 第17-27页 |
| ·主电路工作原理 | 第17-20页 |
| ·逆变本质 | 第17页 |
| ·工作原理分析 | 第17-20页 |
| ·主电路的数学模型 | 第20-26页 |
| ·开关函数描述的一般数学模型 | 第20-22页 |
| ·占空比描述的一般数学模型 | 第22-23页 |
| ·两相静止坐标和两相旋转坐标的数学模型 | 第23-26页 |
| ·本章小结 | 第26-27页 |
| 3 控制策略及系统仿真 | 第27-47页 |
| ·SVPWM原理分析 | 第27-30页 |
| ·系统仿真 | 第30-45页 |
| ·指令电压矢量V~*的计算 | 第30-32页 |
| ·Matlab/Simulink下模型搭建 | 第32-35页 |
| ·相邻基础矢量作用时间的计算 | 第35-37页 |
| ·SVPWM的五段和七段调制方法 | 第37-38页 |
| ·指令矢量所在扇区的判断 | 第38-39页 |
| ·对应开关管的开通与关断时间 | 第39-40页 |
| ·Matlab与C编译器的联合仿真 | 第40-43页 |
| ·仿真结果 | 第43-45页 |
| ·本章小结 | 第45-47页 |
| 4 主电路及控制器参数设计 | 第47-63页 |
| ·硬件参数设计 | 第47-58页 |
| ·交流侧电感设计 | 第47-51页 |
| ·非晶和铁氧体电感温升实验 | 第51-54页 |
| ·直流侧电容设计 | 第54-55页 |
| ·IGBT选型 | 第55-57页 |
| ·吸收电路设计 | 第57-58页 |
| ·PI控制器设计 | 第58-61页 |
| ·电流环控制器参数设计 | 第58-59页 |
| ·电压环控制器参数设计 | 第59-61页 |
| ·本章小结 | 第61-63页 |
| 5 软件流程和实验波形 | 第63-69页 |
| ·主程序设计流程 | 第63-64页 |
| ·控制算法流程 | 第64-65页 |
| ·故障保护流程 | 第65-66页 |
| ·系统实验波形 | 第66-67页 |
| ·抗扰动实验波形 | 第66-67页 |
| ·蓄电池充电实验波形 | 第67页 |
| ·本章小结 | 第67-69页 |
| 6 结论 | 第69-71页 |
| 参考文献 | 第71-73页 |
| 作者简历 | 第73-77页 |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第7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