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19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1-13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1-12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1.2 文献综述 | 第13-16页 |
1.2.1 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研究 | 第13-14页 |
1.2.2 主板、中小板、创业板转板交易机制的研究 | 第14-15页 |
1.2.3 新三板企业转板上市交易机制的研究 | 第15-16页 |
1.2.4 文献小结 | 第16页 |
1.3 论文研究思路和逻辑框架 | 第16-17页 |
1.4 研究方法、创新与不足 | 第17-19页 |
1.4.1 研究方法 | 第17-18页 |
1.4.2 创新与不足 | 第18-19页 |
第2章 理论基础 | 第19-27页 |
2.1 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理论 | 第19-20页 |
2.1.1 企业金融成长周期理论 | 第19-20页 |
2.1.2 投资者异质理论 | 第20页 |
2.2 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下转板机制理论 | 第20-22页 |
2.2.1 转板机制概念 | 第20-21页 |
2.2.2 转板机制与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 | 第21页 |
2.2.3 新三板转板机制 | 第21-22页 |
2.3 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运行效率 | 第22-27页 |
2.3.1 理论基础:分离均衡模型 | 第22-25页 |
2.3.2 新三板市场动态均衡下的转板上市机制 | 第25-26页 |
2.3.3 多层次资本市场下新三板转板上市交易 | 第26-27页 |
第3章 新三板转板上市交易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 第27-39页 |
3.1 新三板市场转板交易评价体系的构建思路 | 第27-31页 |
3.1.1 指标体系构建的着力点 | 第27-28页 |
3.1.2 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 | 第28-29页 |
3.1.3 指标体系的构建框架 | 第29-31页 |
3.2 新三板市场转板交易评价指标的筛选 | 第31-36页 |
3.2.1 筛选思路 | 第31-32页 |
3.2.2 指标初选 | 第32-33页 |
3.2.3 专家评价 | 第33-35页 |
3.2.4 相关性分析 | 第35-36页 |
3.3 评价指标的说明及体系的构建 | 第36-39页 |
3.3.1 评价指标的说明 | 第36-38页 |
3.3.2 建立评价指标体系 | 第38-39页 |
第4章 新三板转板交易综合评价模型的构建及实证检验 | 第39-65页 |
4.1 新三板企业转板交易综合评价模型的构建 | 第39-45页 |
4.1.1 评价方法选择 | 第39页 |
4.1.2 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 | 第39-42页 |
4.1.3 新三板企业转板上市模糊综合评价模型 | 第42-45页 |
4.2 新三板企业转板交易综合评价模型的实证检验 | 第45-65页 |
4.2.1 样本的选择与数据来源 | 第45-52页 |
4.2.2 确定指标的权重 | 第52-60页 |
4.2.3 建立隶属矩阵 | 第60-61页 |
4.2.4 新三板企业转板上市交易模糊综合评价结果分析 | 第61-65页 |
第5章 结语及展望 | 第65-69页 |
5.1 研究结论及政策建议 | 第65-67页 |
5.1.1 主要研究结论 | 第65-66页 |
5.1.2 政策建议 | 第66-67页 |
5.2 展望 | 第67-69页 |
参考文献 | 第69-72页 |
后记 | 第72-73页 |
附录 | 第73-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