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8页 |
ABSTRACT | 第8-9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20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1.2 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1.2.1 理论意义 | 第11-12页 |
1.2.2 现实意义 | 第12页 |
1.3 文献综述 | 第12-17页 |
1.3.1 关于财税补贴的相关研究 | 第12-14页 |
1.3.2 关于对企业价值创造能力的研究 | 第14-15页 |
1.3.3 财税补贴对企业价值创造能力影响研究 | 第15-16页 |
1.3.4 对现有研究的评述 | 第16-17页 |
1.4 研究内容及逻辑框架 | 第17-19页 |
1.4.1 研究内容 | 第17-18页 |
1.4.2 逻辑框架 | 第18-19页 |
1.5 研究方法及创新之处 | 第19-20页 |
1.5.1 研究方法 | 第19页 |
1.5.2 本文的创新之处 | 第19-20页 |
第2章 相关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 | 第20-30页 |
2.1 相关概念的界定 | 第20-23页 |
2.1.1 财税补贴的有关概述 | 第20-21页 |
2.1.2 价值创造能力的内涵 | 第21-23页 |
2.2 研究的理论基础 | 第23-30页 |
2.2.1 财税补贴的经济效应理论 | 第23-26页 |
2.2.2 企业价值创造有关理论 | 第26-27页 |
2.2.3 委托代理理论 | 第27-28页 |
2.2.4 利益相关者理论 | 第28-30页 |
第3章 农业上市公司企业价值创造能力衡量及分析 | 第30-40页 |
3.1 农业上市公司价值创造能力衡量——EVA方法 | 第30-33页 |
3.1.1 价值创造能力衡量方法的选择分析 | 第30-32页 |
3.1.2 基于EVA的企业价值创造能力计算 | 第32-33页 |
3.2 我国农业上市公司发展的基本情况 | 第33-40页 |
3.2.1 农业上市公司的总体水平 | 第33-34页 |
3.2.2 农业上市公司的财务绩效 | 第34-35页 |
3.2.3 农业上市公司价值创造能力的现状 | 第35-38页 |
3.2.4 我国农业上市公司EVA值分析 | 第38-40页 |
第4章 财税补贴与价值创造能力实证研究 | 第40-56页 |
4.1 研究对象及数据来源 | 第40页 |
4.2 研究假设 | 第40-43页 |
4.3 变量设计 | 第43-45页 |
4.3.1 被解释变量 | 第43页 |
4.3.2 解释变量 | 第43-44页 |
4.3.3 控制变量 | 第44-45页 |
4.4 模型设计 | 第45-46页 |
4.4.1 政府补助对农业上市公司价值创造能力的影响 | 第45页 |
4.4.2 税收返还对农业上市公司价值创造能力的影响 | 第45-46页 |
4.5 实证分析 | 第46-56页 |
4.5.1 描述性统计分析 | 第46-48页 |
4.5.2 面板数据单位根检验 | 第48页 |
4.5.3 面板数据模型选择分析 | 第48-49页 |
4.5.4 实证结果及分析 | 第49-54页 |
4.5.5 稳健性检验 | 第54-56页 |
第5章 结论及建议 | 第56-60页 |
5.1 研究结论 | 第56-57页 |
5.2 建议 | 第57-58页 |
5.2.1 调整补贴结构,增加资产性政府补助与税收返还 | 第57页 |
5.2.2 加强补贴制度建设,提高补贴资金的使用效率 | 第57-58页 |
5.2.3 农业企业要加快转变经营思路,增强企业自身的市场竞争力 | 第58页 |
5.3 研究不足与展望 | 第58-60页 |
参考文献 | 第60-63页 |
附录 | 第63-68页 |
附录1:样本企业名单(80家) | 第63-65页 |
附录2:农业上市企业EVA计算过程举例 | 第65-68页 |
攻读硕士期间的主要研究成果 | 第68-69页 |
致谢 | 第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