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18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1-12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1-12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2页 |
1.2 文献综述 | 第12-17页 |
1.2.1 担保的基本理论 | 第12-14页 |
1.2.2 担保风险及担保风险控制研究综述 | 第14-17页 |
1.3 研究内容和方法 | 第17-18页 |
第2章 相关理论基础 | 第18-24页 |
2.1 融资性担保概述 | 第18-20页 |
2.1.1 融资性担保含义及其业务种类 | 第18页 |
2.1.2 融资性担保业务中面临的主要风险 | 第18-20页 |
2.1.3 融资性担保业务的风险特点 | 第20页 |
2.2 融资性担保业务风险控制的相关理论 | 第20-24页 |
2.2.1 风险控制相关理论 | 第20-21页 |
2.2.2 融资性担保业务风险评价方法 | 第21-22页 |
2.2.3 融资性担保业务风险控制的基本方法 | 第22-24页 |
第3章 XN担保有限公司业务风险控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与原因分析 | 第24-44页 |
3.1 XN担保有限公司概况 | 第24-31页 |
3.1.1 公司简介及组织架构 | 第24-26页 |
3.1.2 所属行业发展现状与经营环境 | 第26-29页 |
3.1.3 担保业务流程及业务模式 | 第29-30页 |
3.1.4 近四年担保业务数据 | 第30-31页 |
3.2 XN担保有限公司业务风险控制现状 | 第31-38页 |
3.2.1 风险预防——分级风险防控层次及整体风险防控要求 | 第31-32页 |
3.2.2 风险识别——资信调查与指标分析 | 第32-35页 |
3.2.3 风险分析与决策——担保业务操作流程 | 第35-37页 |
3.2.4 风险处理——担保风险分担机制 | 第37-38页 |
3.3 XN担保有限公司业务风险控制中存在的问题 | 第38-40页 |
3.3.1 担保风险控制体系及组织结构存在缺陷 | 第38页 |
3.3.2 风险识别与评估方法不科学 | 第38-39页 |
3.3.3 风险分析与决策不到位 | 第39-40页 |
3.3.4 风险应对措施与风险处置不足 | 第40页 |
3.4 XN担保有限公司业务风险控制问题原因分析 | 第40-44页 |
3.4.1 缺乏良好的风险文化内核 | 第40-41页 |
3.4.2 缺乏客观的客户评级制度 | 第41页 |
3.4.3 业务操作流程设计存在缺陷 | 第41-43页 |
3.4.4 风险补偿及分担机制缺乏创新 | 第43-44页 |
第4章 XN担保有限公司业务风险控制改进建议 | 第44-61页 |
4.1 健全完善企业风险控制体系 | 第44-45页 |
4.1.1 将风险控制理念融入企业发展战略 | 第44页 |
4.1.2 建立健全员工激励与约束机制 | 第44-45页 |
4.2 建立健全业务风险识别与评估机制 | 第45-56页 |
4.2.1 加强对担保项目的前期审核 | 第45-46页 |
4.2.2 选取有特色的中小企业资信评估指标 | 第46-48页 |
4.2.3 建立客户信用评级制度 | 第48-55页 |
4.2.4 完善业务管理信息系统 | 第55-56页 |
4.3 完善业务操作流程 | 第56-58页 |
4.3.1 强化业务的受理、调查及复核 | 第56页 |
4.3.2 完善项目评审制度 | 第56-57页 |
4.3.3 加强保后管理 | 第57页 |
4.3.4 妥善处理代偿项目及代偿后追责 | 第57-58页 |
4.4 创新科学化的风险分担与转移机制 | 第58-61页 |
4.4.1 加强“政担”、“银担”合作 | 第58-59页 |
4.4.2 促进与再担保机构合作 | 第59-60页 |
4.4.3 建立创新型融资担保联盟 | 第60页 |
4.4.4 增强第三方监管效用 | 第60-61页 |
结论 | 第61-63页 |
参考文献 | 第63-66页 |
致谢 | 第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