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化学工业论文--化学纤维工业论文--合成纤维论文

聚乙烯纤维(无纺布)辐射改性及其对金属离子的吸附研究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9页
第1章 绪论第17-35页
    1.1 吸附概述及常用吸附剂第17-19页
    1.2 离子交换纤维第19-21页
        1.2.1 离子交换纤维的发展历程第19-20页
        1.2.2 离子交换纤维的分类第20-21页
    1.3 离子交换纤维的制备方法第21-24页
        1.3.1 化学改性法第22页
        1.3.2 辐射接枝改性法第22-24页
    1.4 制备离子交换纤维的骨架材料第24-27页
        1.4.1 聚烯烃基材第24-25页
        1.4.2 聚丙烯腈基材第25页
        1.4.3 聚乙烯醇基材第25-26页
        1.4.4 聚氯乙烯基材第26页
        1.4.5 其他新型纤维基材第26-27页
    1.5 离子交换纤维的应用第27-31页
        1.5.1 环境净化方面第27-29页
        1.5.2 水处理方面的应用第29-30页
        1.5.3 化学工业中的应用第30-31页
    1.6 本论文的研究目的和研究内容第31-35页
        1.6.1 研究目的第31-32页
        1.6.2 研究内容第32-35页
第2章 UHMWPE-ATZ的制备及其对Au(III) 的吸附研究第35-53页
    2.1 引言第35-36页
    2.2 实验部分第36-40页
        2.2.1 实验试剂和材料第36页
        2.2.2 实验仪器第36-37页
        2.2.3 UHMWPE-ATZ吸附纤维的制备第37-38页
        2.2.4 UHMWPE-ATZ吸附纤维的测试和表征第38-39页
        2.2.5 吸附实验第39-40页
    2.3 结果与讨论第40-51页
        2.3.1 化学结构和形貌分析第40-44页
        2.3.2 吸附性能研究第44-49页
        2.3.3 UHMWPE-ATZ吸附纤维的脱附和再生第49-51页
    2.4 本章小结第51-53页
第3章 UHMWPE-PMDA的制备及其对Pd(II) 的吸附研究第53-71页
    3.1 引言第53-54页
    3.2 实验部分第54-57页
        3.2.1 实验试剂和材料第54页
        3.2.2 实验仪器第54页
        3.2.3 UHMWPE-PMDA吸附纤维的制备第54-55页
        3.2.4 UHMWPE-PMDA纤维的表面测试分析第55页
        3.2.5 Pd(II) 吸附实验第55-57页
    3.3 结果与讨论第57-69页
        3.3.1 UHMWPE-PMDA吸附纤维的测试表征第57-62页
        3.3.2 UHMWPE-PMDA纤维吸附性能评估第62-69页
    3.4 本章小结第69-71页
第4章 UHMWPE-AM的制备及其对痕量铀的富集和分离第71-87页
    4.1 引言第71页
    4.2 实验部分第71-75页
        4.2.1 实验试剂和材料第71-72页
        4.2.2 实验仪器第72页
        4.2.3 UHMWPE-AM吸附纤维的制备第72页
        4.2.4 UHMWPE-AM吸附纤维的测试和表征第72-73页
        4.2.5 U(VI) 吸附实验第73-75页
    4.3 结果与讨论第75-85页
        4.3.1 UHMWPE-AM纤维表面性能的测试表征第75-77页
        4.3.2 UHMWPE-AM纤维的吸附机理第77-80页
        4.3.3 UHMWPE-AM纤维对U(VI) 的吸附性能第80-85页
    4.4 本章小结第85-87页
第5章 季铵盐无纺布的制备及其对Cr(VI) 离子的吸附研究第87-101页
    5.1 引言第87页
    5.2 实验部分第87-90页
        5.2.1 实验试剂和材料第87-88页
        5.2.2 实验仪器第88页
        5.2.3 QAPENF的制备第88-89页
        5.2.4 QAPENF的测试和表征第89页
        5.2.5 QAPENF的吸附性能和再生性能研究第89-90页
    5.3 结果与讨论第90-98页
        5.3.1 QAPENF的化学结构和性能表征第90-94页
        5.3.2 溶液pH对Cr(VI) 去除效果的影响第94-95页
        5.3.3 吸附动力学和等温模型研究第95-96页
        5.3.4 共存阴离子对Cr(VI) 去除的影响第96-97页
        5.3.5 无纺布处理工业含Cr(VI) 废水第97-98页
        5.3.6 QAPENF的再生性能第98页
    5.4 本章小结第98-101页
第6章 总结与展望第101-103页
参考文献第103-123页
附录 英文缩略词表第123-125页
致谢第125-127页
作者简历及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第127页

论文共12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均相共辐射法的PES接枝改性高分子超滤膜的制备及应用
下一篇:纳米气泡的稳定性及其内部密度的测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