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地下建筑论文--区域规划、城乡规划论文--城市规划论文--城市规划布局论文--特殊分区规划论文

基于旷奥理论的南宁市青秀山景观视觉感受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一章 导论第9-17页
    1.1 研究背景第9页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第9-10页
    1.3 研究内容和方法第10-11页
        1.3.1 研究的主要内容第10页
        1.3.2 研究方法第10-11页
        1.3.3 研究技术路线第11页
    1.4 研究特色与创新第11-12页
    1.5 国内外文献综述第12-17页
        1.5.1 景观视觉评价研究综述第12-15页
        1.5.2 南宁市青秀山的研究现状第15-17页
第二章 相关概念和理论评述第17-23页
    2.1 相关概念界定第17-18页
        2.1.1 视觉景观第17页
        2.1.2 视觉感知第17页
        2.1.3 视觉感受第17页
        2.1.4 景观要素第17-18页
    2.2 相关理论阐述第18-20页
        2.2.1 瞭望-庇护理论第18-19页
        2.2.2 阿诺德情绪论—认知评价理论第19页
        2.2.3 风景审美理论模型第19页
        2.2.4 情绪维度理论第19-20页
        2.2.5 师法自然,天人合一第20页
    2.3 旷奥理论第20-21页
        2.3.1 定义第20页
        2.3.2 理论的产生与发展第20-21页
        2.3.3 理论衍生模型第21页
    2.4 南宁市青秀山旷奥视觉评价体系的建立第21-23页
第三章 南宁市青秀山景观特征第23-38页
    3.1 南宁市青秀山概况第23-24页
        3.1.1 地貌第23页
        3.1.2 气候第23页
        3.1.3 植被第23-24页
    3.2 南宁市青秀山客观景观要素特征第24-34页
        3.2.1 物质要素第24-33页
        3.2.2 形象要素第33-34页
    3.3 南宁市青秀山客观景观空间感受第34-37页
        3.3.1 空间的尺度感第35页
        3.3.2 空间的封闭感第35-36页
        3.3.3 空间的层次感第36-37页
    3.4 本章小结第37-38页
第四章 南宁市青秀山主观视觉感受分析第38-60页
    4.1 研究对象第38-39页
        4.1.1 景观样本选取第38页
        4.1.2 景观样本分析第38-39页
    4.2 研究方法第39-42页
        4.2.1 问卷设计第39-40页
        4.2.2 预调查及调查问卷第40-42页
    4.3 结果分析第42-52页
        4.3.1 受试者背景分析第42页
        4.3.2 问卷信效度分析第42-43页
        4.3.3 南宁市青秀山主观视觉感知分析第43-47页
        4.3.4 南宁市青秀山主观视觉感受分析第47-51页
        4.3.5 视觉感知因子与视觉感受因子的相关性分析第51-52页
    4.4 客观视觉特性对主观感知的影响分析第52-56页
        4.4.1 主观感知因子提取第52-53页
        4.4.2 影响主观感知变化的客观景观特征第53-56页
    4.5 客观视觉特性对主观视觉感受的影响分析第56页
    4.6 主观视觉感知对主观视觉感受的影响分析第56-57页
    4.7 主观视觉感受对客观特性的反应模型第57页
    4.8 本章小结第57-60页
第五章 对策与结论第60-65页
    5.1 南宁市青秀山景观美悦度提升措施第60-62页
        5.1.1 巧用地形随机生势塑造空间感第60页
        5.1.2 合理运用水体元素这把双刃剑第60-61页
        5.1.3 因地制宜正确选择与搭配植物第61页
        5.1.4 通过夸大尺度来获取视觉刺激第61-62页
        5.1.5 重视景点入口设计的奥妙感受第62页
        5.1.6 细部设计以易理解度为基础第62页
    5.2 结论与展望第62-65页
        5.2.1 结论第63页
        5.2.2 展望第63-65页
参考文献第65-71页
图表目录第71-75页
附录第75-80页
致谢第80-81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第81页

论文共8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高烈度区异形柱节点承载力提高措施
下一篇:赋存环境变化下海积软土三轴蠕变特性试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