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前言 | 第10-16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0-11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5页 |
1.2.1 传统清管器清管及问题 | 第11页 |
1.2.2 轴心射流清管器清管及优势 | 第11-14页 |
1.2.3 射流清管器理论模型研究 | 第14-15页 |
1.3 研究内容 | 第15-16页 |
第二章 轴心射流清管器工作原理及理论基础 | 第16-22页 |
2.1 轴心射流清管器工作原理 | 第16页 |
2.2 轴心射流清管器在管线中的运动特性 | 第16-21页 |
2.2.1 轴心射流清管器力学特性分析 | 第16-18页 |
2.2.2 射流孔内气体运动速度与压差的关系 | 第18-19页 |
2.2.3 射流清管器启动压差的建立分析 | 第19页 |
2.2.4 射流清管器前后温度降 | 第19-20页 |
2.2.5 射流清管器运动过程流量及压力变化 | 第20-21页 |
2.3 本章小结 | 第21-22页 |
第三章 临界泄流孔径的确定 | 第22-32页 |
3.1 天然气相关参数的计算 | 第22-24页 |
3.1.1 天然气组分 | 第22页 |
3.1.2 天然气的压缩因子计算 | 第22-23页 |
3.1.3 天然气密度计算 | 第23页 |
3.1.4 气体通过旁通的温降计算 | 第23-24页 |
3.2 水合物预测模型 | 第24-25页 |
3.3 临界泄流孔径的确定 | 第25-29页 |
3.3.1 基础数据 | 第25-26页 |
3.3.2 最大旁通面积的计算 | 第26-27页 |
3.3.3 最小旁通面积的计算 | 第27-29页 |
3.4 水合物形成温度 | 第29-31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31-32页 |
第四章 轴心射流清管器流场模拟 | 第32-56页 |
4.1 数值模型模拟的基本理论 | 第32-34页 |
4.1.1 几何模型与网格划分 | 第32-33页 |
4.1.2 多相流模型 | 第33页 |
4.1.3 湍流模型 | 第33页 |
4.1.4 边界条件 | 第33-34页 |
4.1.5 收敛条件 | 第34页 |
4.2 直管路轴心射流清管模拟 | 第34-48页 |
4.2.1 在液体满管的情况下,轴心射流清管器清管模拟 | 第34-39页 |
4.2.2 直管路管内液体为 2/3 时,轴心射流清管器性能模拟 | 第39-48页 |
4.3 起伏管路轴心射流清管模拟 | 第48-51页 |
4.3.1 旁通分数为 2%清管模拟 | 第48-50页 |
4.3.2 旁通分数为 1%清管模拟 | 第50-51页 |
4.4 轴心射流清管器内部流场模拟 | 第51-55页 |
4.4.1 止回装置距离清管器尾端 5mm | 第52-53页 |
4.4.2 止回装置距离清管器尾端 10mm | 第53-54页 |
4.4.3 止回装置距离清管器尾端 15mm | 第54-55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55-56页 |
第五章 积液超声回波非介入检测 | 第56-64页 |
5.1 壁面超声回波信号衰减特性预测 | 第56-58页 |
5.2 超声积液监测装置工作原理 | 第58-59页 |
5.3 室内试验 | 第59-63页 |
5.3.1 超声积液监测装置 | 第59-60页 |
5.3.2 实验方案 | 第60-61页 |
5.3.3 室内实验结果分析 | 第61-63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63-64页 |
第六章 轴心射流清管器运动过程模拟及性能试验测试 | 第64-83页 |
6.1 M502-M503管线轴心射流清管仿真模拟 | 第64-67页 |
6.1.1 管线路由数据 | 第64页 |
6.1.2 轴心射流清管器仿真模拟 | 第64-67页 |
6.2 室内轴心射流清管性能测试实验 | 第67-73页 |
6.2.1 清管实验系统 | 第68-69页 |
6.2.2 收发球作业流程 | 第69-71页 |
6.2.3 清管作业 | 第71-72页 |
6.2.4 三种旁通面积清管器清管效果比较 | 第72-73页 |
6.3 轴心射流清管器现场测试与应用 | 第73-81页 |
6.3.1 轴心射流清管器的结构 | 第73-75页 |
6.3.2 现场清管方案 | 第75-77页 |
6.3.3 轴心射流清管现场测试 | 第77-79页 |
6.3.4 轴心射流清管器工作效果评价指标 | 第79-80页 |
6.3.5 现场积液超声检测 | 第80-81页 |
6.4 本章小结 | 第81-83页 |
结论 | 第83-85页 |
参考文献 | 第85-88页 |
攻读硕士研究生期间取得学术成果 | 第88-89页 |
致谢 | 第8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