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业遗迹保护与景观设计初步探讨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20页 |
1.1 选题背景 | 第10-16页 |
1.1.1 矿产资源开采所带来的环境问题 | 第10-12页 |
1.1.2 国内外关于矿山环境恢复治理的现状 | 第12-15页 |
1.1.3 矿山环境恢复治理所面临的问题 | 第15-16页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6-18页 |
1.3 研究方法 | 第18-19页 |
1.3.1 文献综合 | 第18页 |
1.3.2 比较借鉴 | 第18页 |
1.3.3 论证分析 | 第18-19页 |
1.4 技术路线 | 第19-20页 |
第2章 矿业遗迹保护 | 第20-25页 |
2.1 矿业遗迹的概念及分类 | 第20-21页 |
2.2 国内外矿业遗迹保护现状 | 第21-22页 |
2.3 矿业遗迹的潜在价值 | 第22-24页 |
2.3.1 科研价值 | 第22-23页 |
2.3.2 历史价值 | 第23页 |
2.3.3 人文价值 | 第23页 |
2.3.4 观赏价值 | 第23-24页 |
2.4 矿业遗迹缺乏有效保护 | 第24-25页 |
第3章 矿山公园建设 | 第25-33页 |
3.1 概述 | 第25-26页 |
3.1.1 矿山公园产生的背景 | 第25页 |
3.1.2 矿山公园定义 | 第25-26页 |
3.1.3 建设矿山公园的意义 | 第26页 |
3.2 国内外关于矿业遗迹景观设计的实例 | 第26-30页 |
3.2.1 加拿大布查特花园 | 第26-28页 |
3.2.2 南非约翰内斯堡黄金矿城博物馆 | 第28-29页 |
3.2.3 中国唐山南湖公园 | 第29-30页 |
3.3 矿山公园建设存在的问题 | 第30-31页 |
3.3.1 法律法规问题 | 第30页 |
3.3.2 建设与投资问题 | 第30-31页 |
3.3.3 规划与景观设计的问题 | 第31页 |
3.4 矿山公园景观设计原则 | 第31-32页 |
3.4.1 保护为前提的原则 | 第31页 |
3.4.2 主体鲜明的原则 | 第31页 |
3.4.3 充分体现科普功能的原则 | 第31页 |
3.4.4 以安全为保障的原则 | 第31-32页 |
3.5 小结 | 第32-33页 |
第4章 芒砀山矿山公园景观设计规划 | 第33-72页 |
4.1 项目来源 | 第33页 |
4.2 公园概况 | 第33-41页 |
4.2.1 公园位置 | 第33-35页 |
4.2.2 交通情况 | 第35-36页 |
4.2.3 自然地理概况 | 第36-38页 |
4.2.4 地质构造背景 | 第38-41页 |
4.3 地质遗迹及其他资源 | 第41-55页 |
4.3.1 地质遗迹类型 | 第41-42页 |
4.3.2 地质遗迹及其他景观资源 | 第42-54页 |
4.3.3 生态资源(生态环境) | 第54-55页 |
4.3.4 人文资源(人文景观) | 第55页 |
4.4 指导思想和技术路线 | 第55-58页 |
4.4.1 指导思想 | 第56页 |
4.4.2 技术路线 | 第56-58页 |
4.5 保安山景区主要景观设计方案 | 第58-71页 |
4.5.1 地质博物馆布展设计 | 第59-61页 |
4.5.2 寒武湖建设方案 | 第61-64页 |
4.5.3 寒武文化长廊设计方案 | 第64-67页 |
4.5.4 寒武生态园设计方案 | 第67-69页 |
4.5.5 寒武谷设计方案 | 第69-70页 |
4.5.6 保护亭和矿产门设计方案 | 第70-71页 |
4.6 与人文景区的链接贯通 | 第71-72页 |
第5章 结语 | 第72-75页 |
致谢 | 第75-77页 |
参考文献 | 第77-79页 |
附录 | 第7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