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职业技术教育论文--世界各国职业技术教育概况论文

日本高等专门学校的课程设置研究--以日本阿南和久留米两所工业高等专门学校为例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页
第一章 绪论第10-21页
    第一节 选题的缘由及意义第10-13页
        一、日本职业教育为日本制造提供人才支撑第10-11页
        二、中国高职教育的问题,教师视角的观察第11-12页
        三、理论意义与实践意义第12-13页
    第二节 文献综述第13-16页
        一、中文文献第13-15页
        二、日本文献第15-16页
    第三节 研究方法和创新点第16-17页
        一、研究方法第16-17页
        二、研究的创新点第17页
    第四节 基本概念的界定第17-18页
        一、课程第17页
        二、课程开发第17页
        三、课程设置第17-18页
        四、日本高等专门学校课程设置第18页
    第五节 理论基础第18-21页
        一、职业教育课程理论第18-19页
        二、比较职业教育学理论第19页
        三、管理学理论第19-21页
第二章 日本高等专门学校课程设置的背景分析第21-30页
    第一节 经济与生产技术的发展对日本高等专门学校课程设置的影响第21-24页
        一、日本社会重视技术的传统,强化日本高专课程的应用技术比重第21-22页
        二、日本产业的生产技术革新,为日本高专课程的更新提供动力第22-24页
    第二节 日本的教育改革对日本高等专门学校课程设置的要求第24-30页
        一、日本第三次教育改革,重视职业教育质量第24-25页
        二、短期大学、专门学校、高等专门学校的不同定位,决定了日本高专的课程要求第25-28页
        三、日本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决定了日本高专课程设置的方向第28-30页
第三章 日本高等专门学校课程设置内容的选择与更新第30-36页
    第一节 课程设置的原则第30-32页
        一、综合职业素养原则第30-31页
        二、实践技能形成原则第31页
        三、技术传承与创新原则第31页
        四、校企要求统一原则第31-32页
        五、忠于职业岗位原则第32页
    第二节 课程内容的科学选择第32-36页
        一、课程内容的开发与选择第32-33页
        二、人才培养目标,是选择的基本标准第33-36页
第四章 日本高等专门学校课程设置技术技能实训的规范与创新第36-48页
    第一节 日本高等专门学校技术技能实训课程设置的规范第36-41页
        一、实训课程的比重,保证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第36-39页
        二、产学研结合,企业实践,是日本高等专门学校实训课程的创新第39-41页
    第二节 日本高等专门学校实训课程的个案分析第41-48页
第五章 日本高等专门学校课程设置的特色第48-56页
    第一节 纵横衔接的贯通性特色第48-50页
        一、与普通教育的横向衔接第48页
        二、课程内部的纵向衔接第48-50页
    第二节 多层次多维度的课程设置保障特色第50-56页
        一、国家法律制度保障第50-51页
        二、日本技术工作者教育认定机构(JABEE)保障第51-52页
        三、学校自我评价制度保障第52-53页
        四、高等专门学校特别认证评价制度保障第53-56页
第六章 中日高等职业教育课程设置比较与启示第56-63页
    第一节 中日两所高职院校课程设置的比较第56-59页
        一、日本阿南工业高等专门学校课程设置第56-57页
        二、中国安徽H职业学院课程设置第57-58页
        三、上述两校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课程设置比较第58-59页
    第二节 启示第59-61页
        一、建立更高层次的职业教育,打通职教与普通教育的通道,完善课程衔接第59-60页
        二、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课程设置原则第60页
        三、完善课程设置的保障机制第60-61页
        四、凸显课程设置的行业、企业特色第61页
    第三节 结语第61-63页
参考文献第63-67页
附录 1第67-72页
附录 2第72-76页
致谢第76-77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第77-78页
学位论文数据采集表第78-79页

论文共7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提高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实效性的途径研究
下一篇:中国职业教育现代化的理性反思--以吉林省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