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1 绪论 | 第11-21页 |
1.1 景及研究意义 | 第11-13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1-12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3-16页 |
1.2.1 关于体验和旅游体验理论的研究 | 第13-15页 |
1.2.2 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方面的研究 | 第15-16页 |
1.3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 第16-18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6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6-17页 |
1.3.3 技术路线 | 第17-18页 |
1.4 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的意义 | 第18-21页 |
1.4.1 展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内在价值,提高人们对传统文化的认识 | 第18页 |
1.4.2 解决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资金不足问题 | 第18-19页 |
1.4.3 有效挖掘非物质文化遗产应用价值 | 第19-21页 |
2 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概述 | 第21-23页 |
2.1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与特征 | 第21页 |
2.2 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的概念与特征 | 第21-22页 |
2.3 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的相关理论 | 第22-23页 |
3 濮阳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分析 | 第23-37页 |
3.1 濮阳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 第23-32页 |
3.1.1 濮阳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 第23-26页 |
3.1.2 濮阳的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 第26-30页 |
3.1.3 濮阳的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 第30-32页 |
3.2 濮阳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特点分析 | 第32-34页 |
3.2.1 历史悠久 | 第32页 |
3.2.2 群众基础雄厚 | 第32-33页 |
3.2.3 私家班演出团队不断加强 | 第33页 |
3.2.4 表演节目推陈出新 | 第33-34页 |
3.2.5 中外两个市场需求大 | 第34页 |
3.3 濮阳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价值分析 | 第34-37页 |
3.3.1 文化价值 | 第34-35页 |
3.3.2 经济价值 | 第35页 |
3.3.3 社会价值 | 第35页 |
3.3.4 体验价值 | 第35-37页 |
4 濮阳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SWOT分析和开发意义 | 第37-41页 |
4.1 SWOT分析 | 第37-38页 |
4.1.1 优势 | 第37页 |
4.1.2 劣势 | 第37-38页 |
4.1.3 机会 | 第38页 |
4.1.4 威胁 | 第38页 |
4.1.5 濮阳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的SWOT分析结论 | 第38页 |
4.2 旅游开发对保护传承濮阳非物质文化遗产作用分析 | 第38-41页 |
4.2.1 旅游开发可以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提供资金支持 | 第38-39页 |
4.2.2 旅游开发有助于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 | 第39-40页 |
4.2.3 旅游开发有助于弘扬民族传统文化 | 第40-41页 |
5 基于体验视角的濮阳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对策 | 第41-49页 |
5.1 开发对策 | 第41-46页 |
5.1.1 制定基于体验视角的濮阳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方案 | 第41页 |
5.1.2 规划开发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体验旅游精品线路 | 第41-44页 |
5.1.3 开发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商品 | 第44-45页 |
5.1.4 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要与当地特色美食结合起来 | 第45-46页 |
5.2 濮阳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的实证研究——以濮阳市中原杂技博物馆为例 | 第46-49页 |
6 结论 | 第49-51页 |
6.1 结论与创新点 | 第49-50页 |
6.1.1 主要结论 | 第49页 |
6.1.2 创新点 | 第49-50页 |
6.2 不足与展望 | 第50-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3页 |
附录 | 第53-61页 |
附录A 濮阳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获奖统计 | 第53-55页 |
附录B 东北庄杂技传承谱系表 | 第55-58页 |
附录C 杨韩村唱秧歌传承谱系表 | 第58-59页 |
附录D 大弦戏传承谱系表 | 第59-60页 |
附录E 五花营舞狮传承谱系表 | 第60-61页 |
致谢 | 第61-63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63-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