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第一章 导论 | 第10-18页 |
第一节 选题背景和意义 | 第10-11页 |
一、选题背景 | 第10-11页 |
二、研究意义 | 第11页 |
第二节 国内外文献综述 | 第11-15页 |
一、市场结构文献综述 | 第11-13页 |
二、市场绩效文献综述 | 第13-14页 |
三、市场结构与市场绩效文献综述 | 第14-15页 |
四、评述 | 第15页 |
第三节 研究思路及研究方法 | 第15-17页 |
一、研究思路 | 第15-16页 |
二、研究方法 | 第16-17页 |
第四节 可能的创新和不足 | 第17-18页 |
一、创新 | 第17页 |
二、不足 | 第17-18页 |
第二章 理论基础 | 第18-23页 |
第一节 市场结构理论 | 第18-19页 |
一、市场结构的含义 | 第18页 |
二、市场结构的决定因素 | 第18-19页 |
第二节 市场绩效理论 | 第19-21页 |
一、市场绩效的含义 | 第19-20页 |
二、市场绩效的评价指标 | 第20-21页 |
第三节 结构与绩效关系的相关假说 | 第21-23页 |
一、市场力量假说 | 第21页 |
二、有效结构假说 | 第21-22页 |
三、两种假说的比较 | 第22-23页 |
第三章 我国证券市场的发展历史和现状 | 第23-29页 |
第一节 关于我国证券市场的发展历程 | 第23-26页 |
一、起初阶段 | 第23页 |
二、加速发展阶段 | 第23-24页 |
三、调整阶段 | 第24页 |
四、治理阶段 | 第24-25页 |
五、综合发展阶段 | 第25-26页 |
第二节 关于我国证券行业发展的现状 | 第26-29页 |
一、行业地位 | 第26-28页 |
二、行业秩序 | 第28-29页 |
第四章 我国证券业市场结构分析 | 第29-41页 |
第一节 我国证券业市场份额及测度 | 第29-31页 |
一、资产份额分析 | 第29-30页 |
二、营业收入分析 | 第30-31页 |
第二节 我国证券业市场集中度分析 | 第31-36页 |
一、CRn指数 | 第32-35页 |
二、HHI指数 | 第35-36页 |
第三节 进出壁垒分析 | 第36-38页 |
一、进入壁垒 | 第36-38页 |
二、退出壁垒 | 第38页 |
第四节 我国证券业产品差异化分析 | 第38-41页 |
一、证券公司的差异化 | 第38-39页 |
二、差异化对证券公司的影响 | 第39-41页 |
第五章 我国证券业市场绩效分析 | 第41-57页 |
第一节 绩效相关指标分析 | 第41-42页 |
一、盈利能力分析 | 第41页 |
二、成本费用分析 | 第41页 |
三、风险指标分析 | 第41-42页 |
第二节 因子分析法 | 第42-45页 |
一、因子分析的概念 | 第42页 |
二、因子分析的特点 | 第42-43页 |
三、模型介绍 | 第43-44页 |
四、因子分析的步骤 | 第44-45页 |
第三节 我国证券业市场绩效评价指标的综合分析 | 第45-57页 |
一、样本选取 | 第45-46页 |
二、指标构建 | 第46-49页 |
三、样本方差解释 | 第49-51页 |
四、建立因子载荷矩阵 | 第51-53页 |
五、因子的解释 | 第53-54页 |
六、因子评分和排名 | 第54-55页 |
七、因子分析 | 第55-57页 |
第六章 我国证券业市场结构与市场绩效关系的实证分析 | 第57-65页 |
第一节 模型的构建和指标选取 | 第57-58页 |
一、模型构建 | 第57页 |
二、指标选取 | 第57-58页 |
第二节 模型检验与分析 | 第58-60页 |
一、模型检验 | 第58页 |
二、结果说明 | 第58-60页 |
第三节 单位根检验及结论 | 第60-61页 |
第四节 协整检验及结论 | 第61-62页 |
第五节 格兰杰因果检验及结论 | 第62-65页 |
第七章 结论和建议 | 第65-68页 |
第一节 结论 | 第65-66页 |
一、证券业市场结构的判断 | 第65页 |
二、证券业市场绩效的判断 | 第65页 |
三、证券业市场结构与市场绩效关系的判断 | 第65-66页 |
第二节 建议 | 第66-68页 |
一、证券行业发展规划 | 第66-67页 |
二、证券公司发展策略 | 第67-68页 |
参考文献 | 第68-72页 |
致谢 | 第72-73页 |
硕士在读期间完成的科研成果 | 第7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