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9页 |
1.1 课题背景及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0-11页 |
1.2 铅酸蓄电池的种类和用途 | 第11-13页 |
1.2.1 铅酸蓄电池的发展历史 | 第11-12页 |
1.2.2 铅酸蓄电池主要用途 | 第12-13页 |
1.3 铅酸蓄电池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 第13-15页 |
1.3.1 铅酸蓄电池的基本结构 | 第13-14页 |
1.3.2 铅酸蓄电池的反应原理 | 第14-15页 |
1.4 VRLA电池 | 第15-16页 |
1.4.1 VRLA电池的研究现状 | 第15页 |
1.4.2 VRLA电池失效模式 | 第15-16页 |
1.5 高温固化在VRLA电池中的应用研究现状 | 第16-18页 |
1.5.1 高温固化在VRLA电池中作用 | 第16-17页 |
1.5.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7-18页 |
1.6 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18-19页 |
第2章 实验材料与测试方法 | 第19-26页 |
2.1 实验用主要设备和药品 | 第19-20页 |
2.2 电池的设计和制备 | 第20-22页 |
2.2.1 正极板的制备 | 第20-21页 |
2.2.2 负极板的制备 | 第21-22页 |
2.2.3 酸量 | 第22页 |
2.2.4 化成工艺 | 第22页 |
2.3 测试方法 | 第22-26页 |
2.3.1 SEM分析 | 第22-23页 |
2.3.2 XRD分析 | 第23页 |
2.3.3 孔率 | 第23页 |
2.3.4 比表面积 | 第23页 |
2.3.5 极板内水分测试 | 第23-24页 |
2.3.6 游离铅测定 | 第24页 |
2.3.7 容量测试 | 第24页 |
2.3.8 循环性能测试 | 第24页 |
2.3.9 激光粒径测试 | 第24-26页 |
第3章 铅酸蓄电池正极板高温固化研究 | 第26-47页 |
3.1 正极板高温固化 | 第26-43页 |
3.1.1 正极板外观 | 第26-30页 |
3.1.2 固化后正极板的XRD分析 | 第30-33页 |
3.1.3 固化后正极板的微观形貌观察 | 第33-36页 |
3.1.4 固化条件对正极板栅与铅膏结合程度的影响 | 第36-40页 |
3.1.5 铅膏孔率和比表面积 | 第40-41页 |
3.1.6 固化过程中和固化干燥后极板游离铅含量 | 第41-43页 |
3.1.7 固化干燥后极板水分含量 | 第43页 |
3.2 内化成实验及容量检测结果 | 第43-44页 |
3.2.1 实验方案 | 第43页 |
3.2.2 容量结果 | 第43-44页 |
3.3 批量验证电池容量 | 第44-45页 |
3.3.1 实验方案 | 第44页 |
3.3.2 实验结果 | 第44-45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45-47页 |
第4章 提高电池容量均一性 | 第47-60页 |
4.1 原因分析 | 第47-49页 |
4.1.1 影响容量均一性的因素分析 | 第47-48页 |
4.1.2 正极板微观观察 | 第48-49页 |
4.2 添加“4BS晶种”试验 | 第49-59页 |
4.2.1 4BS晶种的选择 | 第49-50页 |
4.2.2 添加 4BS晶种实验方案 | 第50-51页 |
4.2.3 添加 4BS晶种极板微观形貌 | 第51-53页 |
4.2.4 添加 4BS晶种极板XRD分析 | 第53-55页 |
4.2.5 添加 4BS晶种极板比表面积和孔率 | 第55-56页 |
4.2.6 添加 4BS晶种极板游离铅 | 第56页 |
4.2.7 添加 4BS晶种极板电池容量 | 第56-57页 |
4.2.8 添加 4BS晶种极板电池循环寿命 | 第57-59页 |
4.3 本章小结 | 第59-60页 |
结论 | 第60-61页 |
参考文献 | 第61-65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 第65-67页 |
致谢 | 第67-68页 |
个人简历 | 第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