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英文摘要 | 第5-11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19页 |
一、研究背景 | 第11页 |
二、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三、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 第12-16页 |
四、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16-18页 |
(一) 研究框架 | 第16-17页 |
(二) 研究方法 | 第17-18页 |
五、创新点及不足之处 | 第18-19页 |
第二章 影子银行与中小企业融资的相关理论概述 | 第19-26页 |
一、影子银行的定义及特征 | 第19-22页 |
(一) 影子银行的定义 | 第19-21页 |
(二) 影子银行的特征 | 第21-22页 |
二、影子银行的相关基础理论 | 第22-23页 |
(一) 金融抑制 | 第22-23页 |
(二) 监管套利 | 第23页 |
(三) 金融创新和金融管制的放松 | 第23页 |
三、中小企业融资的基础理论 | 第23-26页 |
(一) 早期资本结构理论 | 第23-24页 |
(二) 现代资本结构理论 | 第24页 |
(三) 新的资本结构理论 | 第24-26页 |
第三章 影子银行的产生及发展现状 | 第26-33页 |
一、影子银行产生的原因 | 第26-28页 |
(一) 金融管制的放松与金融产品的创新 | 第26页 |
(二) 金融资源供需存在的矛盾 | 第26-28页 |
二、影子银行的主要形式和发展现状 | 第28-33页 |
(一) 美国影子银行的主要形式和发展现状 | 第28-29页 |
(二) 我国影子银行的主要模式和发展现状 | 第29-33页 |
第四章 影子银行对中小企业融资的作用机制及存在问题 | 第33-42页 |
一、影子银行的作用机制 | 第33-36页 |
(一) 资产证券化 | 第33-34页 |
(二) 银行信贷扩张的表外化 | 第34-36页 |
(三) 民间融资的"阶梯式利率"机制 | 第36页 |
二、中小企业通过影子银行融资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36-42页 |
(一) 政府部门存在的问题 | 第37-38页 |
(二) 融资交易中存在的问题 | 第38-39页 |
(三) 中小企业存在的问题 | 第39-40页 |
(四) 影子银行的自身风险 | 第40-42页 |
第五章 合肥XX商贸有限公司的案例分析 | 第42-52页 |
一、合肥XX商贸有限公司基本情况 | 第42-44页 |
(一) 企业概况 | 第42-43页 |
(二) 关联单位情况 | 第43页 |
(三) 企业经营情况 | 第43-44页 |
二、企业财务状况 | 第44-45页 |
(一) 企业的主营业务收入情况 | 第44-45页 |
(二) 财务报表分析 | 第45页 |
三、企业融资情况 | 第45-48页 |
(一) 申请银行贷款情况 | 第45-46页 |
(二) 申请信托集合计划情况 | 第46-48页 |
(三) 其他融资情况 | 第48页 |
四、影子银行在合肥XX商贸融资中发挥的作用及存在问题 | 第48-52页 |
(一) 企业融资分析 | 第48-49页 |
(二) 影子银行在企业融资中发挥的作用 | 第49-50页 |
(三) 影子银行在企业融资中存在的问题 | 第50-52页 |
第六章 加强影子银行监管、促进中小企业融资的相关建议 | 第52-57页 |
一、加强监管,规范影子银行体系的发展 | 第52-54页 |
(一) 我国影子银行体系的监管思路及监管路径 | 第52-53页 |
(二) 监管实施中应重点关注的几个问题 | 第53-54页 |
二、发挥影子银行作用,缓解中小企业融资困境 | 第54-57页 |
(一) 推进中小企业征信系统建设,畅通对接通道 | 第54页 |
(二) 加快信托、担保等非银行金融机构发展,完善金融结构布局 | 第54-55页 |
(三) 逐步放开并规范非民间借贷,引导其健康发展 | 第55-56页 |
(四) 鼓励金融创新,探索更加多样化的金融产品和服务 | 第56-57页 |
第七章 结论及展望 | 第57-59页 |
一、结论 | 第57-58页 |
二、展望 | 第58-59页 |
参考文献 | 第59-62页 |
致谢 | 第62-63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