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历史、地理论文--史学理论论文--史学史论文--中国论文

从《静晤室日记》看金毓黻与日本学者的交往

中文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页
绪论第8-13页
    一、研究的目的与意义第8页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第8-11页
        (一) 涉及金毓黻三次域外访书的研究第8-9页
        (二) 涉及金毓黻同日本学者因考古来往的研究第9-10页
        (三) 涉及金毓黻对日本学者观点引用和驳斥的研究第10-11页
        (四) 涉及金毓黻与日本学者交往的梳理第11页
    三、论文主要内容及框架第11-12页
    四、重点、难点及解决方法第12-13页
        (一) 主要问题与难点第12页
        (二) 解决方法第12-13页
第一章 《静晤室日记》及金毓黻与日本学者交往的源起第13-21页
    第一节 金毓黻与《静晤室日记》第13-15页
        一、金毓黻生平介绍第13-14页
        二、《静晤室日记》简述第14-15页
    第二节 金毓黻与日本学者交往的源起第15-21页
        一、日本“满蒙学”的发端与研究重心第15-17页
        二、金毓黻对日本学者及“满蒙学”的关注第17-19页
        三、《静晤室日记》中记录的日本学者第19-21页
第二章 金毓黻与日本学者交往的分期第21-32页
    第一节 1922年至九一八事变前第21-25页
        一、交往的开始和主要学者第21-24页
        二、对日本学者保持警觉第24-25页
    第二节 九一八事变至抗日战争胜利第25-29页
        一、去日本访书及与日本学者的交往第25-27页
        二、以笔为利器的抗衡第27-29页
    第三节 抗日战争胜利至金毓黻去世第29-32页
        一、交往大幅度减少第29-30页
        二、治学重心的转移第30-32页
第三章 金毓黻与日本学者交往的方式第32-49页
    第一节 研读日本学者著述第32-37页
        一、关注的主要日本学者著述第32-35页
        二、对日本学者著述的评价第35-37页
    第二节 与日本学者的书信往来第37-40页
        一、双方寄赠史料第37-38页
        二、学术观点的探讨第38-39页
        三、私人信件往来第39-40页
    第三节 考古踏查中与日本学者的交往第40-44页
        一、直接参与的考古活动第40-42页
        二、经由日本学者转述的考古活动第42-44页
    第四节 其他的交往方式第44-49页
        一、与日本学者的互访第44-47页
        二、参与的其他学术机构活动第47-49页
第四章 对金毓黻与日本学者交往的评价第49-60页
    第一节 促使金毓黻对自身学术的反思第49-52页
        一、接触现代考古学方法第49-50页
        二、搜集更多的史籍文献第50-51页
        三、吸收借鉴日本学者的成果第51-52页
    第二节 金毓黻对日本学者的回应第52-55页
        一、修正日本学者研究成果第52-53页
        二、提出东北学学科体系第53-55页
    第三节 对金毓黻与日本学者交往的客观评价第55-60页
        一、双方交往的历史必然性第55-56页
        二、双方交往的动机与目的第56-57页
        三、金毓黻是爱国主义史学家第57-60页
结语第60-61页
参考文献第61-63页
致谢第63-64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第64-65页

论文共6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西塞罗与罗马共和末期的派系斗争
下一篇:我国文化创意产业的区域品牌传播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