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20页 |
1.1 课题来源与背景 | 第11-12页 |
1.1.1 课题来源 | 第11页 |
1.1.2 选题的背景 | 第11-12页 |
1.2 国内外的研究与现状 | 第12-16页 |
1.2.1 国外母猪饲喂产业现状 | 第12-15页 |
1.2.2 我国母猪饲喂产业现状 | 第15-16页 |
1.3 我国养猪业存在的问题 | 第16-17页 |
1.4 研究智能饲喂系统的目的和意义 | 第17-18页 |
1.5 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18-20页 |
第2章 智能饲喂系统总体设计方案 | 第20-26页 |
2.1 智能饲喂系统的设计思路 | 第20-22页 |
2.2 智能饲喂系统基本功能的研究 | 第22页 |
2.3 智能饲喂系统的总体设计方案 | 第22-23页 |
2.4 智能饲喂系统的工作原理 | 第23-24页 |
2.5 服务器的信息管理系统设计 | 第24-25页 |
2.6 本章小结 | 第25-26页 |
第3章 动态称重过程的分析与算法的研究 | 第26-44页 |
3.1 动态定量称重过程的分析 | 第26-27页 |
3.1.1 影响称重精度的因素 | 第26-27页 |
3.2 系统饲料称重部分的静态数学模型分析 | 第27-31页 |
3.2.1 静态数学模型的分析 | 第28-29页 |
3.2.2 建立称重系统模型进行实验分析 | 第29-31页 |
3.3 系统饲料称重部分的动态数学模型分析 | 第31-34页 |
3.3.1 饲料下落留空量和冲击力的计算 | 第31页 |
3.3.2 建立动态称重系统进行实验模型 | 第31-34页 |
3.4 遗忘因子递推最小二乘法 | 第34-36页 |
3.4.1 遗忘因子最小二乘法的使用 | 第34-35页 |
3.4.2 遗忘因子最小二乘法数学推导 | 第35-36页 |
3.5 参数辨识在动态称量中的应用 | 第36-38页 |
3.5.1 静态模型下的参数辨识 | 第36页 |
3.5.2 动态模型下的参数辨识 | 第36-38页 |
3.6 仿真验证 | 第38-42页 |
3.6.1 称重系统的静态模型仿真分析 | 第38-40页 |
3.6.2 称重系统的动态模型仿真分析 | 第40-42页 |
3.7 称重传感器和电机的控制使用方式 | 第42页 |
3.8 本章小结 | 第42-44页 |
第4章 智能饲喂系统的硬件设计 | 第44-60页 |
4.1 饲喂控制系统下位机主要元件和设备的选择 | 第44-49页 |
4.1.1 饲喂控制系统主控制器的选择 | 第44-45页 |
4.1.2 饲喂控制系统身份识别方法的工作原理和设备选择 | 第45-47页 |
4.1.3 红外温度传感器在系统中的工作原理和设备选择 | 第47-48页 |
4.1.4 饲喂控制系统称重传感器的选择 | 第48-49页 |
4.2 饲喂控制系统主控制器接口电路设计 | 第49-57页 |
4.2.1 饲喂控制系统显示电路设计 | 第50-52页 |
4.2.2 饲喂控制系统下位机模拟信号采集电路设计 | 第52页 |
4.2.3 饲喂控制系统下位机控制信号输出电路设计 | 第52-54页 |
4.2.4 STM32主控制器与外设通信的电路设计 | 第54-55页 |
4.2.5 饲喂控制系统下位机数字量输入电路设计 | 第55-56页 |
4.2.6 饲喂控制系统称重电路设计 | 第56-57页 |
4.3 饲喂控制系统控制模块电路设计 | 第57-58页 |
4.4 饲喂控制系统硬件设计中的抗干扰措施 | 第58-59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59-60页 |
第5章 智能饲喂系统的软件设计及调试 | 第60-75页 |
5.1 饲喂系统下位机主程序流程图设计 | 第60-62页 |
5.2 饲喂站与通信机间串口通信模块设计 | 第62-65页 |
5.3 智能饲喂系统多机通信模块设计 | 第65-68页 |
5.4 智能饲喂系统主控制器显示模块设计 | 第68-70页 |
5.5 母猪体温采集模块设计 | 第70-71页 |
5.6 智能饲喂系统调试运行结果 | 第71-74页 |
5.7 本章小结 | 第74-75页 |
结论 | 第75-77页 |
参考文献 | 第77-81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81-83页 |
致谢 | 第8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