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一般工业技术论文--工程材料学论文--复合材料论文--非金属复合材料论文

可生物降解聚酯弹性体/石墨烯复合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摘要第3-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一章 绪论第12-29页
    1.1 引言第12页
    1.2 可生物降解高分子材料第12-16页
        1.2.1 可生物降解高分子材料的定义第12-13页
        1.2.2 可生物降解高分子材料的分类第13页
        1.2.3 可生物降解高分子材料的降解机理及评价方法第13-15页
        1.2.4 高分子材料生物降解的影响因素第15页
        1.2.5 可生物降解高分子材料的应用第15-16页
    1.3 脂肪族聚酯第16-18页
        1.3.1 脂肪族聚酯的分类和研究现状第16-17页
            1.3.1.1 饱和脂肪族聚酯第16页
            1.3.1.2 不饱和脂肪族聚酯第16-17页
        1.3.2 脂肪族聚酯的制备方法及反应机理第17-18页
            1.3.2.1 化学合成法第17-18页
            1.3.2.2 生物聚合法第18页
    1.4 聚酯热塑性弹性体第18-21页
        1.4.1 聚酯热塑性弹性体的特点第18-19页
        1.4.2 聚酯热塑性弹性体的分类第19-20页
            1.4.2.1 聚醚型热塑性聚酯弹性体第19-20页
            1.4.2.2 聚酯型热塑性聚酯弹性体第20页
        1.4.3 聚酯热塑性弹性体的发展及应用第20-21页
    1.5 石墨烯第21-24页
        1.5.1 石墨烯的性能第22页
        1.5.2 氧化石墨烯的结构第22-23页
        1.5.3 氧化石墨烯的还原第23-24页
            1.5.3.1 化学还原法第23-24页
            1.5.3.2 热还原法第24页
    1.6 聚合物/石墨烯复合材料的概述第24-28页
        1.6.1 聚合物/石墨烯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第24-26页
            1.6.1.1 原位聚合法第24-25页
            1.6.1.2 溶液共混法第25页
            1.6.1.3 熔融共混法第25-26页
        1.6.2 聚合物/石墨烯复合材料的性能第26-28页
            1.6.2.1 机械性能第26页
            1.6.2.2 热性能第26-27页
            1.6.2.3 导电性能第27页
            1.6.2.4 导热性能第27页
            1.6.2.5 其他性能第27-28页
    1.7 研究目的、意义及创新之处第28-29页
第二章 氧化石墨烯在二元醇中的剥离与还原第29-40页
    2.1 引言第29页
    2.2 实验部分第29-32页
        2.2.1 实验原料及试剂第29-30页
        2.2.2 实验设备及仪器第30页
        2.2.3 实验方法第30-31页
        2.2.4 测试与表征第31-32页
            2.2.4.1 氧化石墨烯在 1,4-丁二醇中的分散稳定性测试第31页
            2.2.4.2 投射电镜(TEM)测试第31页
            2.2.4.3 原子力显微镜(AFM)测试第31页
            2.2.4.4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测试第31页
            2.2.4.5 X-射线衍射(XRD)测试第31-32页
            2.2.4.6 热失重分析(TGA)测试第32页
            2.2.4.7 元素分析(EDS)测试第32页
    2.3 结果与讨论第32-39页
        2.3.1 氧化石墨烯在/1,4-丁二醇中的分散稳定性第32-33页
        2.3.2 氧化石墨烯在 1,4-丁二醇中的剥离程度第33-34页
            2.3.2.1 氧化石墨烯/1,4-丁二醇分散液的TEM照片第33页
            2.3.2.2 氧化石墨烯/1,4-丁二醇分散液的AFM照片第33-34页
        2.3.3 氧化石墨烯的还原第34-39页
            2.3.3.1 氧化石墨烯/1,4-丁二醇分散液还原前后的对比第34-35页
            2.3.3.2 氧化石墨烯还原前后的红外谱图分析第35-36页
            2.3.3.3 氧化石墨烯还原前后的XRD对比第36-37页
            2.3.3.4 氧化石墨烯还原前后的热失重对比第37-38页
            2.3.3.5 氧化石墨烯还原前后的EDS对比第38-39页
    2.4 本章小结第39-40页
第三章 软段和硬段预聚体的合成及表征第40-57页
    3.1 引言第40页
    3.2 实验部分第40-44页
        3.2.1 实验原料及试剂第40-41页
        3.2.2 实验仪器及设备第41-42页
        3.2.3 制备方法第42-43页
            3.2.3.1 硬段预聚体(GA)的制备方法第42页
            3.2.3.2 软段预聚体(GB)的制备方法第42-43页
        3.2.4 测试与表征第43-44页
            3.2.4.1 预聚体的酸值测定第43页
            3.2.4.2 预聚体的羟值测定第43-44页
            3.2.4.3 预聚体的相对粘度测定第44页
            3.2.4.4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测试第44页
            3.2.4.5 核磁共振氢谱(~1H-NMR)测试第44页
            3.2.4.6 差示扫描量热(DSC)测试第44页
            3.2.4.7 预聚体的结晶性能测试第44页
    3.3 结果与讨论第44-55页
        3.3.1 预聚体的合成工艺控制第44-47页
            3.3.1.1 氧化石墨烯还原剂种类对预聚体性能的影响第44-45页
            3.3.1.2 氧化石墨烯含量对预聚体性能的影响第45-47页
        3.3.2 预聚体的结构表征第47-51页
            3.3.2.1 硬段预聚体的红外谱图分析第47-48页
            3.3.2.2 硬段预聚体的核磁氢谱图分析第48-49页
            3.3.2.3 软段预聚体的红外谱图分析第49-50页
            3.3.2.4 软段预聚体的核磁氢谱图分析第50-51页
        3.3.3 预聚体的热性能表征第51-53页
            3.3.3.1 硬段预聚体的热性能第52-53页
            3.3.3.2 软段预聚体的热性能第53页
        3.3.4 预聚体的结晶性能表征第53-55页
            3.3.4.1 硬段预聚体的结晶性能第54-55页
            3.3.4.2 软段预聚体的结晶性能第55页
    3.4 本章小结第55-57页
第四章 可生物降解聚酯弹性体/石墨烯复合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第57-82页
    4.1 引言第57页
    4.2 实验部分第57-62页
        4.2.1 实验原料及试剂第57-58页
        4.2.2 实验仪器及设备第58-59页
        4.2.3 BTPE/G制备方法第59-60页
            4.2.3.1 MDI用量的确定第59页
            4.2.3.2 BTPE/G实验方法第59-60页
        4.2.4 测试与表征第60-62页
            4.2.4.1 BTPE/G的相对粘度测定第60页
            4.2.4.2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测试第60页
            4.2.4.3 核磁共振氢谱(~1H-NMR)测试第60页
            4.2.4.4 X-射线衍射(XRD)测试第60页
            4.2.4.5 扫描电子显微镜(SEM)测试第60-61页
            4.2.4.6 投射电子显微镜(TEM)测试第61页
            4.2.4.7 差示扫描量热(DSC)测试第61页
            4.2.4.8 热失重分析(TGA)测试第61页
            4.2.4.9 导热性能测试第61页
            4.2.4.10 导电性能测试第61页
            4.2.4.11 降解性能测试第61页
            4.2.4.12 原子力显微镜(AFM)测试第61-62页
    4.3 结果与讨论第62-80页
        4.3.1 BTPE/G的结构表征第62-63页
            4.3.1.1 BTPE/G的红外谱图分析第62-63页
            4.3.1.2 BTPE/G的核磁氢谱图分析第63页
        4.3.2 石墨烯在BTPE/G中分散性能研究第63-66页
            4.3.2.1 BTPE/G的XRD谱图分析第64-65页
            4.3.2.2 BTPE/G的SEM照片分析第65页
            4.3.2.3 BTPE/G的TEM照片分析第65-66页
        4.3.3 BTPE/G的热性能及其影响因素第66-68页
            4.3.3.1 石墨烯含量对BTPE/G热性能的影响第66-67页
            4.3.3.2 软段含量对BTPE/G热性能的影响第67-68页
            4.3.3.3 软硬段中石墨烯含量对BTPE/G热性能的影响第68页
        4.3.4 BTPE/G的热稳定性分析第68-70页
        4.3.5 BTPE/G的导热性能及其影响因素第70-72页
            4.3.5.1 石墨烯含量对BTPE/G导热性能的影响第70-71页
            4.3.5.2 软段含量对BTPE/G导热性能的影响第71页
            4.3.5.3 软硬段中石墨烯含量对BTPE/G导热性能的影响第71-72页
        4.3.6 BTPE/G的导电性能及其影响因素第72-75页
            4.3.6.1 石墨烯含量对BTPE/G导电性能的影响第72-73页
            4.3.6.2 软段含量对BTPE/G导电性能的影响第73-74页
            4.3.6.3 软硬段中石墨烯含量对BTPE/G导电性能的影响第74-75页
        4.3.7 BTPE/G的降解性能分析第75-80页
            4.3.7.1 BTPE/G在脂肪酶条件下的降解第75-77页
            4.3.7.2 BTPE/G在缓冲液中的降解第77-79页
            4.3.7.3 不同降解介质对BTPE/G的影响第79-80页
        4.3.8 BTPE/G的微相分离程度第80页
    4.4 本章小结第80-82页
结论第82-84页
参考文献第84-92页
致谢第92-93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第93-94页

论文共9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氢氧化钠/尿素体系制备石墨烯/纤维素纳米复合材料及其性能研究
下一篇:槐糖脂生物表面活性剂高产菌株构建和高效发酵工艺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