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字母注释表 | 第11-13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3-23页 |
1.1 课题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13-14页 |
1.2 课题研究现状 | 第14-21页 |
1.2.1 有机朗肯循环系统工质的优选研究 | 第14-15页 |
1.2.2 有机朗肯循环综合性评价的研究 | 第15-17页 |
1.2.3 有机朗肯循环系统的优化研究 | 第17页 |
1.2.4 不可逆热力学研究 | 第17-21页 |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21-23页 |
第二章 有机朗肯循环的热力性能评价 | 第23-33页 |
2.1 有机朗肯循环的热力学分析 | 第23-25页 |
2.1.1 基本有机朗肯循环 | 第23-24页 |
2.1.2 热力学分析模型 | 第24-25页 |
2.2 工质选择与计算条件 | 第25-27页 |
2.3 模型验证 | 第27-28页 |
2.4 结果与分析 | 第28-32页 |
2.4.1 有机朗肯循环系统综合性能优化 | 第28-30页 |
2.4.2 有机朗肯循环中(火用)损失分布 | 第30-32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32-33页 |
第三章 有机朗肯循环外传热过程不可逆热力学分析 | 第33-56页 |
3.1 不可逆度理论模型 | 第33-41页 |
3.1.1 有机朗肯循环与梯形循环 | 第33-34页 |
3.1.2 不可逆度理论模型 | 第34-35页 |
3.1.3 热量有效能比 η~* | 第35-38页 |
3.1.4 不可逆度的数学关系式 | 第38-40页 |
3.1.5 不可逆度与热效率、净输出功和(火用)效率之间的关系 | 第40-41页 |
3.2 不可逆度理论模型与实际有机朗肯循环的偏差 | 第41-44页 |
3.2.1 工质选择与计算条件 | 第41-42页 |
3.2.2 理论计算与有机朗肯循环的偏差分析 | 第42-44页 |
3.3 不同参数对不可逆度的影响 | 第44-53页 |
3.3.1 蒸发温度与热源进口温度对不可逆度的影响 | 第44-48页 |
3.3.2 工质热源转折温度与不可逆度变化规律 | 第48-50页 |
3.3.3 窄点温差对不可逆度的影响 | 第50-51页 |
3.3.4 雅各布数对不可逆度的影响 | 第51-53页 |
3.4 以不可逆度最小为目标的工质评价 | 第53-54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54-56页 |
第四章 传热过程不可逆度的理论研究 | 第56-70页 |
4.1 不可逆度的影响因素 | 第56-64页 |
4.1.1 理论分析 | 第56-58页 |
4.1.2 计算与验证 | 第58-64页 |
4.2 不可逆度与循环净功、热效率和(火用)效率之间的关系 | 第64-69页 |
4.2.1 不可逆度与热效率、(火用)效率之间的关系 | 第64-66页 |
4.2.2 不可逆度与循环净功、(火用)效率之间关系 | 第66-68页 |
4.2.3 实际有机朗肯循环的算例分析 | 第68-69页 |
4.3 本章小结 | 第69-70页 |
第五章 结论与建议 | 第70-72页 |
5.1 结论 | 第70-71页 |
5.2 展望与建议 | 第71-72页 |
参考文献 | 第72-77页 |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 第77-78页 |
致谢 | 第78-7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