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脑机接口的虚拟现实场景开发
中文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7页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9-12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5页 |
1.2.1 脑机接口系统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1.2.2 沉浸式虚拟现实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1.2.3 心理放松训练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5页 |
1.3 本文的主要内容及结构 | 第15-17页 |
1.3.1 本文主要内容 | 第15页 |
1.3.2 本文结构 | 第15-17页 |
第二章 脑机接口技术及沉浸式虚拟现实系统 | 第17-28页 |
2.1 脑电的基本特征 | 第17-20页 |
2.1.1 脑电的振幅和频率及其他特点 | 第17页 |
2.1.2 脑电的分类 | 第17-19页 |
2.1.3 情绪对脑电的影响 | 第19-20页 |
2.2 脑电的采集 | 第20-24页 |
2.2.1 多电极脑电采集设备 | 第20-23页 |
2.2.2 单电极脑电采集设备 | 第23-24页 |
2.2.3 便携式环境下脑电信号处理 | 第24页 |
2.3 脑机接口技术 | 第24-25页 |
2.4 心理放松的原理和方法 | 第25-26页 |
2.5 沉浸式虚拟现实研究 | 第26-27页 |
2.5.1 沉浸式虚拟现实中的临在感 | 第26页 |
2.5.2 沉浸式虚拟现实放松方法 | 第26-27页 |
2.6 本章小结 | 第27-28页 |
第三章 系统设计与实现 | 第28-41页 |
3.1 虚拟现实放松系统设计概述 | 第28页 |
3.2 BCI系统软硬件设计 | 第28-31页 |
3.2.1 脑电信号采集设备 | 第28-30页 |
3.2.2 脑电信号采集软件 | 第30-31页 |
3.3 脑电信号采集与数据处理 | 第31-33页 |
3.3.1 信号采集 | 第31-32页 |
3.3.2 噪声去除 | 第32页 |
3.3.3 反馈特征选取 | 第32-33页 |
3.4 虚拟现实放松场景设计 | 第33-40页 |
3.4.1 场景设计概况 | 第33-35页 |
3.4.2 双目立体视觉实现 | 第35-37页 |
3.4.3 头部姿态跟踪实现 | 第37-39页 |
3.4.4 虚拟现实场景的两种模式 | 第39-40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40-41页 |
第四章 实验设计与结果分析 | 第41-47页 |
4.1 面向脑机接口的虚拟现实场景临在感研究 | 第41-43页 |
4.1.1 实验内容 | 第41-42页 |
4.1.2 实验结果分析与讨论 | 第42-43页 |
4.2 面向脑机接口的虚拟现实场景放松效果研究 | 第43-45页 |
4.2.1 实验内容 | 第43-44页 |
4.2.2 实验结果分析与讨论 | 第44-45页 |
4.3 本章小结 | 第45-47页 |
第五章 总结和展望 | 第47-49页 |
5.1 本文工作总结 | 第47-48页 |
5.2 工作展望 | 第48-49页 |
参考文献 | 第49-52页 |
附录 1:临在感调查问卷 | 第52-55页 |
附录 2:状态—特质焦虑问卷 | 第55-57页 |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57-58页 |
致谢 | 第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