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9页 |
1 绪论 | 第9-23页 |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 第9-11页 |
·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0-11页 |
·研究内容 | 第11页 |
·研究方法 | 第11-13页 |
·研究的技术路线 | 第11-12页 |
·研究方法 | 第12-13页 |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3-23页 |
·基本概念分析 | 第13-18页 |
·水利旅游的研究综述 | 第18-21页 |
·我国水利旅游的发展概述 | 第21-23页 |
·评述与展望 | 第23页 |
·评述 | 第23页 |
·展望 | 第23页 |
2 水利旅游产品开发相关理论基础 | 第23-27页 |
·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理论 | 第23-25页 |
·可持续发展的含义 | 第23-24页 |
·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理论 | 第24-25页 |
·旅游产品生命周期理论 | 第25页 |
·“大旅游”发展理念 | 第25-26页 |
·可创新理论 | 第26-27页 |
3 我国水利旅游产品改造与提升实证研究——以长江三峡旅游区为例 | 第27-46页 |
·长江三峡旅游区水利旅游产品发展现状分析 | 第27-36页 |
·长江三峡旅游区范围界定 | 第27-28页 |
·长江三峡旅游区开发背景分析 | 第28页 |
·长江三峡旅游区旅游产品发展现状分析 | 第28-36页 |
·长江三峡旅游区水利旅游产品开发的成功经验 | 第36-38页 |
·开发空间布局扩大,由“单轴”模式转变为“双核联动”圈层模式 | 第37页 |
·由单一的游船观光转变为水陆结合型多功能复合产品 | 第37页 |
·充分利用三峡旅游文化资源,因地制宜全方位开发多类型旅游产品 | 第37-38页 |
·长江三峡旅游区水利旅游产品开发中存在问题 | 第38-42页 |
·游船旅游产品管理机制不完善,游览时间安排不当,休闲化不足 | 第38-39页 |
·民俗文化旅游产品景区管理不规范,未正确利用文化内涵吸引游客 | 第39-40页 |
·高峡平湖景观旅游产品单一,为获取经济利益,利用不当营销手段 | 第40页 |
·古镇风貌旅游产品只是将建筑复制,未成功向游客展示文化内涵 | 第40-41页 |
·水电观光旅游产品品牌竞争激烈,管理与发展不协调,周边接待设施滞后 | 第41-42页 |
·长江三峡旅游区水利旅游产品改造与提升构想 | 第42-46页 |
·长江三峡水利旅游产品改造与提升的必要性和迫切性 | 第42页 |
·长江三峡旅游区水利旅游产品改造与提升战略构思 | 第42-43页 |
·长江三峡旅游区水利旅游产品的改造与提升主要思路 | 第43-46页 |
4 我国水利旅游产品改造与提升的启示——长江三峡旅游区给我们的启示 | 第46-51页 |
·水利旅游产品改造与提升的启示 | 第46-47页 |
·水利旅游产品改造与提升的原则 | 第47-49页 |
·可持续发展原则 | 第47页 |
·突出主题原则 | 第47-48页 |
·独特性原则 | 第48页 |
·市场导向原则 | 第48-49页 |
·水利旅游产品改造与提升的对策 | 第49-51页 |
·创新开发对策 | 第49页 |
·综合发展对策 | 第49页 |
·强化营销对策 | 第49-50页 |
·深入挖掘文化内涵对策 | 第50页 |
·提升产品服务质量对策 | 第50页 |
·融合多类型产品,实施整体推进对策 | 第50页 |
·促进休闲度假产品开发,实现产品多元化对策 | 第50-51页 |
5 结语 | 第51-53页 |
·主要研究结论 | 第51-52页 |
·主要创新点 | 第52页 |
·研究不足和今后讨论方向 | 第52-53页 |
参考文献 | 第53-57页 |
致谢 | 第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