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6页 |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 第9页 |
1.2 有限元模型修正的研究现状 | 第9-13页 |
1.2.1 矩阵直接修正法 | 第10-11页 |
1.2.2 灵敏度法 | 第11-12页 |
1.2.3 响应面法 | 第12-13页 |
1.3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第13-14页 |
1.4 本文的主要内容 | 第14-16页 |
第二章 有限元模型修正技术的基本理论 | 第16-22页 |
2.1 概述 | 第16-17页 |
2.1.1 反问题概述 | 第16-17页 |
2.1.2 力学系统的反问题 | 第17页 |
2.2 有限元模型修正基本理论 | 第17-21页 |
2.2.1 有限元模型修正的基本原理 | 第17-18页 |
2.2.2 有限元模型修正的关键问题 | 第18-21页 |
2.3 有限元模型修正的基本过程 | 第21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1-22页 |
第三章 基于响应面法的有限元模型修正理论 | 第22-33页 |
3.1 引言 | 第22-24页 |
3.1.1 响应面法的有限元模型修正的提法及意义 | 第22页 |
3.1.2 响应面法有限元模型修正的基本原理及步骤 | 第22-24页 |
3.2 特征值的选取 | 第24页 |
3.3 试验设计 | 第24-27页 |
3.3.1 中心复合试验设计 | 第24-25页 |
3.3.2 正交试验设计、均匀试验设计 | 第25-26页 |
3.3.3 D-最优试验设计 | 第26-27页 |
3.4 参数的显著性检验 | 第27页 |
3.5 响应面函数的选取与拟合 | 第27-28页 |
3.6 响应面模型的精度检验 | 第28-29页 |
3.7 优化求解 | 第29-32页 |
3.7.1 遗传算法 | 第29-30页 |
3.7.2 混沌粒子群算法 | 第30-32页 |
3.7.3 多目标优化算法 | 第32页 |
3.8 本章小结 | 第32-33页 |
第四章 基于响应面法的简支梁有限元模型修正 | 第33-44页 |
4.1 单梁试验工程算例 | 第33-34页 |
4.2 涝河大桥单梁荷载试验 | 第34-37页 |
4.2.1 试验目的及主要内容 | 第34页 |
4.2.2 测试截面及测点的确定 | 第34-36页 |
4.2.3 试验过程及结果分析 | 第36-37页 |
4.3 有限元模型修正 | 第37-42页 |
4.3.1 试验设计 | 第37-38页 |
4.3.2 显著性检验及响应面拟合 | 第38-40页 |
4.3.3 优化求解 | 第40-42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42-44页 |
第五章 工程应用 | 第44-72页 |
5.1 工程概况及有限元建模 | 第44-46页 |
5.2 黄弓大桥静、动载试验 | 第46-54页 |
5.2.1 静载试验 | 第46-52页 |
5.2.2 动载试验 | 第52-54页 |
5.3 黄弓大桥有限元模型修正 | 第54-65页 |
5.3.1 修正参数的选取 | 第54-55页 |
5.3.2 试验设计及参数的显著性检验 | 第55-60页 |
5.3.3 响应面拟合及精度检验 | 第60-63页 |
5.3.4 优化求解 | 第63-65页 |
5.4 结构静、动力响应验证 | 第65-70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70-72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72-74页 |
6.1 结论 | 第72-73页 |
6.2 展望 | 第73-74页 |
参考文献 | 第74-77页 |
附录 | 第77-78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78-79页 |
致谢 | 第79页 |